遣返流民,收本地人心,一舉兩得之事,何樂不為。
在他看來,流民在梁州益州兩地乞食已經一年多了,當感恩戴德。趁此時夏天剛過,及時返回原地。速度快的話,正好能趕上冬播,第二年便就有了收成。
每每一想到這里,崔燦就覺得自己身上責任重大,當需盡快讓流民們起身。否則耽擱了冬播,可又少了一年的收成。
可李旸久居此地的親屬們卻不這般想。
李旸雖然回來還不足一個月,可他已經了解到了這流民的具體情況。
雖說自大晉平定蜀地以來已經有了五十多年,可益州梁州兩地的人口相較后商時期還是顯得那般的稀少。流民們在這邊已經扎根了,已經開始開荒種田婚嫁生子。這邊的氣候又遠勝雍州秦州那邊,絕大多數流民已經渡過了最艱難的時期,是不愿意再返回故地的。
按照李旸大哥李享的說法便是,我等都是大晉子民,這走到哪里還不是為大晉納稅服役。這么多流民,原本歷經千辛萬苦千里迢迢來到這梁州益州等地,好不容易安頓了下來。怎么又要千里迢迢扶老攜幼地返回故土呢來時已經死了那么多人了,這返回一趟又不知要死多少人。
他此次前來,李享和他商議的一個方案便是實在不行,請求朝廷允許他們返回巴地宕渠故土。在他們看來,這個要求一點也不過份。宕渠才是他們的故土,而不是什么略陽。
而且更重要的一條便是,李旸認為齊王以宗親之疏來輔政也不能長久,上洛還要再亂。而益州梁州等地關山相隔,實在是避難的不二良地。
拖字訣,這才是他們兄弟最終的目的。只要能再拖上一年半載的,便沒有人能遷走他們了。
崔燦并不知道李旸兄弟們心中這些想法,但他久經世事,心知這事不能再拖。如今已是這般大的阻力,再拖便每人能解決了。
“李旸,你以前也在朝廷任職,當知朝廷既然已經下了定論,這事便無法更改。”對于李旸提的要移居宕渠之事崔燦是直接拒絕,“本府聽說你兄弟幾人在流人之中聲望甚高,當協助朝廷做好遷移工作。國朝有典,有功必賞,這你是最清楚的。只要能順利將流民遷回原地,便是大功一件。本府到時會如實上報朝廷,嘉獎你等之功。”
“至于你說的擔憂老弱病殘之事,本府會適當給你們調派一些人手和物資。你等也都是大晉子民,你們每一個人朝廷都不愿失去。這一點,還請你給大家說明。此時已經七月份了,你們越快動身
,便越是有利。李旸,你這便回去趕緊準備。事了之后,本府還想聘請你做我的牙門將呢。”
看到李旸離去,崔燦沉吟一會,又讓人把喬登叫了進來。
“賢侄,你乃蜀地之人,你可了解你們蜀地的流民情況。”
喬登聽聞此言,精神為之一振。他少年早慧,家中更是門庭若市,往來之間都是蜀地有份量之人,對于蜀地之事,他可以說是了若指掌。
“使君大人,流民的具體情況是這樣子的。”喬登一旦開口便是滔滔不絕,“他們由于是自外地遷徙進來,為了保護自身的利益不被當地人侵犯,他們基本上都是結營自保。少者七八十家在一起,多者足有數千之眾。各營都有首領,一般都是原雍州秦州本地的大戶,很多都曾出任過朝廷官員,人面甚是廣泛。他們平日里的飲食除了州郡分發的那些糧食,便是捕魚打獵采摘野果野菜。”,請牢記:,免費最快更新無防盜無防盜</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