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是剛才周行那兩句詩一念,讓他明白了對方堅持的心思。可他依舊想要勸誡,于是乎,便旁敲側擊地說出了這句話。
可這句話聽到周行耳朵中,卻是靈光一閃。
是了,老子不就是沒有縣長的名義和身份嗎?
那老子便把張蒙趕走,自己領這個僰道縣長便是了。
僰道縣長張蒙今年已經四十七歲了,乃是漢嘉郡人氏。他原本僅僅是漢嘉郡的一名門下史,專門負責和漢嘉郡境內的羌人打交道,由此得到郡守看重,舉薦之后做了旄牛縣的縣長。從漢嘉旄牛縣到汶山升遷縣再到犍為僰道縣,他已經做了近十年的縣長了。相比于旄牛縣和升遷縣羌人遍布不同,僰道縣顯然更是讓他滿意。這也是他當年送了益州刺史趙旻不少的賄金才得以調任的。
當趙旻叛亂時,犍為太守劉浮是最為支持趙旻之人。當劉浮征召僰道縣兵員時,張蒙是攜印而逃,以示自己絕不從賊。他此舉得到了后來的益州刺史羅商的大加贊賞,甚至他已經聽到消息說羅商已經向朝廷舉薦他,想要讓他擔任牂牁郡的郡守。這個消息讓他是激動不已。
從縣長到一郡之長,這個跨越無數人一輩子也跨不過去。他家乃是嚴道縣的一戶寒門,便是和黃元還有曹建他們家是一個性質,都是幾百年前在前商商武帝時期從別處遷徙過來的屯戶。他是他們家祖祖輩輩所出的第一位縣長。若是他真能成為郡守,那就是他們張家第一位郡守。
冬日的夜色總來得是那么的早。剛用過晚飯,張蒙便一個人出了吃飯的廳堂,來到縣衙最深處一間小香堂之中。
這里面不大,卻是燈火通明。最正中豎著一尊泥塑的雕像。就看這雕像面孔栩栩如生,頭戴金冠,右手拿著一根三寶玉如意,左手虛張,再配以悲天憫人的眼神,好似正在給蕓蕓眾生講述那玄妙之極的道家真諦。泥塑的前面擺著供桌,供桌上面放有香爐,黃銅做成的香爐之中已經積滿了香灰,顯示著這家主人燒香是如何的虔誠。香爐兩旁擺滿了時令瓜果,兩側還擺放著兩支杯口粗細的蠟燭。
這供奉的雕塑乃是道家元始天尊之像。
這蜀地自古以來,道教香火甚是旺盛。張蒙原本是不信的,可當年在漢嘉郡做門下史時,曾被一名道士碰到,說他面露鴻運,不日當成為縣長。他自是不信,可沒過兩個月,他真的被朝廷任命為旄牛縣的縣長。自那時起,他便成為了一名虔誠的道家信徒。
當然,他不知道的是當年那位道士乃是漢嘉郡郡守的座上客,于郡守處提前得知了這個消息,自然是看相極準了。由于有了這次經歷,張蒙便成為了一名虔誠的信眾。當初在旄牛縣和升遷縣時,他每年都送給那喚作宋明的道士大量布帛和錢財,并支持對方在升遷縣蓋起了一座道觀。
到了僰道這邊,雖說這邊信眾遠沒有漢嘉汶山的多,也沒有多少道士來往,可張蒙依舊第一時間在自己的縣衙深處騰出了一間房屋來供奉元始天尊。這么多年下來,這已經是他的精神支柱。他始終認為自己能官路亨通,就是冥冥之中有人在保佑他。
今日他還是如往日那般,進了這小香堂,先是自供桌上抽出三炷香。</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