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蓉兒跑回家,見劉和和爹爹談的甚好,幫兩人沏了土茶上來。劉和看見周蓉兒,頗為喜愛蓉兒的端莊大度。又識得字,不免也考較一下,周蓉兒雖然周行的雜學聽了不少,字也認得,對文章可是不通。劉和不由有些遺憾,隨口道:“呵呵呵,難的你聰慧,如能學些經史文章,當可還有大進?”
周叔不知所以,只是哈哈應之,周蓉兒卻是伶俐,她知道周行抓了這樣一個人進來,該是有他的用意,此人識文斷字,如能用來給周行幫忙,打理學堂,豈不是美事?這劉和既對自己有意,當然不能放過,關系是能進一步就是一步。周蓉兒早一個大禮拜了下去,道:“世叔不嫌蓉兒愚笨,周蓉兒感激不盡,懇請世叔教誨。”
劉和微微一愣,他本性就是落拓不羈的疏狂之人,這十幾年來,官場幕府的挫折,雖然讓他接人待物謹慎了許多,但要說骨子里的那份疏狂,恐怕更是長了三分,否則也不會在周行圍住車隊時,還能有那份從容。對周蓉兒,不知是因為那份清麗從容,還是因為周蓉表現出來的聰慧,他從一見面,就產生了一種憐惜,這種憐惜,就像是一個老玉工看到了還沒凋琢的和氏璧,只是在這時代,不管劉和怎么疏狂,畢竟也是一個在周朝生活了幾十年的讀書人,雖然下意識的說出了那句話,可并沒有明明白白的想要收一個女徒,親自來教導周蓉兒。不過,周蓉兒這一順桿而上,倒是提醒了他,自己這滿腹的才學,難道就真要隨自己被來到這小小的山莊就埋沒了不成?劉和略一錯愕間,已然釋懷,隨即捻著胡須,哈哈大笑,道:“哈哈哈,我劉和年近五十,居然得如此伶俐的徒兒,當真是妙事,妙事也。”
周叔只是唯唯,崔氏夫人看的明白,趕緊過來謝了,周蓉兒更是四拜,定了身份。劉和心里高興,也不客氣,這頓晚飯自然就是品嘗崔氏和蓉兒的手藝。
剛吃過晚飯,周輝匆忙跑了進來,說是先生請山莊長老甲長和團勇的都、班頭目,都到學堂議事,并讓周輝三人,陪了劉和老夫子一同參加。
劉和聽周輝傳話,知道山莊所有高層議事,必然是這次行動后的后續安排,這么核心的東西,為啥要讓自己去參加?難道不怕自己跑了?雖然不解,不過既然讓去,他也不在乎,去就是了,反正也就是聽聽而已。
其實周行還真不怕他跑了。從劉和跟著他們回山谷,雖然并沒有交談太多,周行就覺得這個當官的還不錯,起碼是個為民的官。而且劉和的那種自若的表現,更讓周行覺得,這個主薄好像是個人物,不像自己印象中的窮酸秀才。自己既然想把山莊往大(本章未完!)
第425章清楚
的搞,將來成為自己事業的一個根基。那這山莊的打理就不能輕忽。雖然自己建保甲,搞團練這些,都是從后世剽竊來的先進經驗,畢竟這個周朝,自己并不熟悉,自己這些東西,將來能否推而廣之,能否越來越完善,那需要在民政錢糧這塊,有一些熟悉現在情況的人參與進來,協助自己才行。
周叔等年歲大的人人畢竟不識字,又都是鄉下人,眼光上畢竟局限,雖然自己來自于后世,保甲啥的說起來頭頭是道,在山莊情況單純,還好實行。要是將來自以為是,貿然搬到外面,不定要吃多大的虧呢,畢竟自己沒有這古代的社會和政務經驗。劉和就不同了,縣級主薄,那可是掌管一縣錢糧賬薄政務的熟手,如能加入進來,在幫助自己完善和實施、整理改進上,想必是助益良多。
還有學堂,自己雖然能把一些嶄新的概念和知識灌輸進去,能讓孩子們的眼光,更為的遠大和廣闊,但畢竟這些人,除了可能在自己的鼓動和指導下,因為眼界的開闊,探究的精神旺盛,成為科學家,將大周的科技水平來一個躍進,但培養一個眼界開闊,觀念一致,忠心不二的嫡系班底那可是重中之重。要說培養官員,這傳統的培育體系可還是有不少可取之處的,絕對比自己閉門造車,從零開始強得多。而且,這社會現有的讀書人,本來就是一批精英人群,那里可能棄之不用,因此籠絡也好,同化也好,早晚要面對,和不就從這一個先開始?當然,真要是此人不可留,不可用,始終懷有二心的話,為了山莊以后的安危,下狠手就是了,想跑出去,是萬萬不可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