至多只是睜一只眼閉一只眼,有意縱容部下的行為罷了。
不然,真的要是李廣利出手打壓。
李陵能在酒泉有安穩日子過?
也不看看這河西上下聽誰的?
就這,李陵還隔三差五就派人回長安打小報告,在天子面前告狀,陳述河西諸將的打壓行為。
和個小孩子一般,打架打不贏,就回家找家長,簡直是丟人!
若天下部將都這樣,那么國家還要不要打仗了?
干脆天天在長安扯皮得了!
軍人,說到底,還是要看軍功。
打的贏,砍的人頭多的,就是牛B!
誰行誰上,不行別BB!
當然,李哆也承認,李陵確實有本事,在酒泉數年練兵,硬生生的將那五千丹陽兵,練成了不下北軍六校尉的精銳!
想到這里,李哆就忍不住嘆道:“李少卿確實是太犟了!”
“浚稽山之敗,其性格要負主要責任!”
當初天漢二年,李廣利親率三萬精騎,發起天山會戰。
這個戰役,本來就沒有李陵什么事情。
也根本沒有分配給他什么任務!
若說有,那就只是——守備酒泉,謹防匈奴騎兵自龍勒水而來。
結果,李廣利大軍剛剛出塞,李陵自己就跑回長安,在天子面前主動請纓,主動請纓這是好事!
年輕人嘛,有氣敢為,想要去戰場上見識見識沒有關系。
天子也愿意讓李陵的部隊出門去和匈奴打個招呼。
于是,就同意了,但只愿讓李陵負責李廣利大軍的輜重后勤安危,擔任一個后勤官。
這個任務,很重要,非常重要!
可以說關系大軍勝敗,決定戰爭前途都不為過!
而且,年輕的將軍和新軍,第一次出塞,用這個練手最合適不過了。
但李陵不干啊!
他怎么肯給一直被他拉踩的貳師將軍打下手?
那豈不是承認他不如那‘不過都尉之才,奈何陛下拔苗助長’的李廣利了?
一旦實現,那不就人設崩塌?
所以,李陵堅決不同意,在天子面前動員了一切關系。
更揚言夸口說:“臣所將皆荊楚勇士,奇材劍客也!力扼虎、射命中!愿得自當一隊以分單于兵!”
牛皮都吹上天了!
朝野內外的人,也都紛紛拱火。
特別是當時的丞相公孫賀,更是在一邊推波助瀾,一副唯恐天下不亂的樣子。
在這些人的共同努力下,天子總算點頭,同意李陵的請求。
但……
為了讓年輕人冷靜冷靜,所以就潑了些冷水:“毋騎與汝!”
當時,漢家太仆衙門在公孫賀父子這對活寶的幾十年的作下,已經一片混亂。
連供給貳師的三萬騎兵的馬匹都有些力不足心。
還是李廣利自己派了人在太仆衙門里天天催,才好不容易湊齊了兩萬匹戰馬,又從河西諸部、藩屬、義從部族之中征調了三萬匹,才勉強湊夠了天山會戰的騎兵所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