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越可以冷處理。
李哆卻等不了了!
貳師軍和居延都尉的損失,是絕瞞不了太久的。
只要大軍一回玉門關,全天下都會知道——李廣利禍國殃民,而他們這些李廣利的嫡系部將,更將徹底釘死在恥辱柱上,淪為棋子,永無出頭之日!
只要想想大宛戰爭結束后的事情,李哆就能知道,這次的風潮會有多大了!
大宛戰爭結束時,不過是大軍有一部分還留在西域,都能被人造謠——李廣利不憐士卒,歸者十不足一。
更傳出了大宛一戰,漢軍死者五萬余的驚天謊言——整個大宛戰爭,前后四年,漢軍投入的總兵力,也就不過四萬余……
換言之,在大宛戰爭中參戰的漢軍士兵,平均每一個人死了不止一次。
如今,漢軍真的損兵折將了。
傳回長安,恐怕就不止是不憐士卒了。
說不定,一個當代馬服子的名頭馬上就能安上來。
而整個漢軍上下,恐怕都得在長安人嘴里平均死個三五次。
這不奇怪!
當年,天山戰役的時候,長安就曾有流言說李廣利大軍戰死三萬多……
可問題是,當時李廣利麾下統共也就三萬騎——其中有一萬,還是負責后勤輜重的后衛騎兵……
若真到了那個時候,一切就無可挽回了。
洶涌的民意,將推動朝堂,對此事采取一刀切的政策。
那時,不止將主李廣利將下場凄慘。
李哆自己這樣的心腹親信,難逃一劫。
最可怕的,恐怕是連底層的士卒也將被牽連。
甚至戰死、犧牲者,統統被污名化。
他們的犧牲將白白浪費。
不會有撫恤,不會有優待,其遺孀父母子女,統統將活在他人的白眼之中。
更要命的是,恐怕連已有的戰功,都可能不會有兌現的時候。
這樣的恐怖未來,絕不是腦補。
歷史上,已出現了許多次!
譬如呂后長兄悼武王呂澤,輔佐高帝,平定天下,軍功在諸功臣中名列前三,可與韓信、蕭何媲美的大人物、軍事領袖。
但是,在現在有幾個人知道呂澤?
其部將,又有幾個人在史書上留名了?
呂澤前車之鑒,如此明顯,李哆怎能不恐懼?!
所以,在令居這幾日,他是瘋狂的結交朋友,想盡辦法的探聽消息,拉好感。
雖然他知道,這樣做可能是白費功夫,然而這卻是他唯一的辦法了!
終于,在等待了數日后,李哆得到了通知:鷹楊將軍于護羌校尉官邸設宴款待李公。
這讓李哆既緊張又興奮。
便連忙開始打扮,做好準備。
等到晚上的時候,一個官員來通知:“李公,鷹楊將軍有請!”
李哆于是連忙戴上冠帽,系上綬帶,跟上來者,前往護羌校尉官邸。
此時,天已經黑了。
北風呼嘯在令居塞中,刺骨的寒風,讓李哆忍不住打了個冷戰,望著眼前的黑夜,他不由得忐忑起來。
他知道,此行將決定他與他的將主以及部下等十幾萬人的榮辱存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