戰爭很快就爆發了!
延和三年夏六月十八,第一支疏勒軍隊于當天黃昏時分,渡過紅水(克孜勒蘇河),進入大宛境內。
旋即直撲大宛東部邊境最重要的戰略要地——紅河山口。
在經過簡單的戰斗后,疏勒軍隊擊潰了駐守當地的數百大宛軍隊,將此地占領。
然后,匈奴騎兵次第渡河,到得六月二十日,作為匈奴主力的堅昆、危須、姑且三個萬騎已全部從紅河進入大宛境內。
此外,疏勒、莎車、休遁、姑墨、尉頭等國組成的仆從軍,也隨之進入大宛境內。
值得一提的是,這次匈奴西征,仆從軍的主力是以疏勒、莎車為核心!
其中,疏勒王國出兵達到了空前一萬三千余人!
冠絕西域,讓人側目以對!
可以說,疏勒人這次是傾國出動了!
對疏勒人來說,這次匈奴西征,可謂是他們最好的機會了——疏勒與大宛是鄰居,也是死敵!
兩國都同處絲綢之路的南線,有著競爭關系。
本就分贓不均,矛盾劇烈。
當年漢伐大宛,疏勒人又給漢軍提供糧草、飲水,甚至派出向導給漢軍帶路,讓兩國仇隙更上一層一樓,幾乎成為不死不休的死敵!
而大宛戰爭結束后,大宛臣漢,疏勒重歸匈奴,在兩個超級強權的壓力下,疏勒與大宛的矛盾,更進一步。
對疏勒人來說,沒有比打大宛人積極性更高的事情了!
他們甚至表現的比匈奴人還積極!
先頭部隊拿下紅河山口后,就馬不停蹄的直插大宛腹地。
并于六月二十一日,抵達藥殺水北岸的飛鳥谷。
直到此刻,大宛人才知曉匈奴入侵的事情,宛王銀蔡慌忙下令收縮各地軍隊。
命令在藥殺水以北、郁成城以西的所有軍隊、人民,收縮至郁成城。
命令在藥殺水以南、貳師城以東的軍隊、人口,收縮至貳師城一帶。
同時,銀蔡緊急派人去向康居、月氏求援。
但,信使剛剛出發,噩耗再次來臨。
烏孫也進攻了!
幾乎就在匈奴人渡過紅河差不多的時候,八千烏孫騎兵,自火湖盆地傾斜而下,直撲大宛的西南邊境。
幾乎沒有費什么勁,烏孫騎兵便突破了大宛西南邊境重鎮黑城,然后沿著藥殺水的支流,突入了大宛富庶的西南草原地區。
短短兩天內,就有十余個鄔堡失陷,數千大宛軍民被殺被擄。
更麻煩的是,大宛在當地沒有堅城可以防御。
他們只能向后撤退至郁成城,或者跋涉千里,撤回貴山城。
聽聞此事,哪怕現在是盛夏酷暑,但銀蔡依然如墮冰窟,遍體生寒。
而貴山城內,大宛貴族們,也陷入了慌亂與絕望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