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是站在長安城最高的宣室殿上俯瞰這座城市,你就會發現,這座城市其實南北兩個斗合在一起。
形成一個不規則的菱形格局。
于是,時人便私下以斗城稱呼長安。
就像后世,北京人私底下說帝都,上海人自稱魔都一樣。
而東市,則恰好在兩個斗形城闕的中軸線上。
其南接尚冠里大道,北連夕陰街。
所以,情況很復雜,三教九流,游俠地痞,貴族豪強,乃至于軍功外戚,混雜一處。
但出奇的是,此地的治安是整個長安最好的!
甚至有人號稱,東市比宮廷還安全。
因為,能在這里做買賣的。
非富即貴!
能到這里買東西,也同樣如此。
當年的關中游俠巨頭,如季心、郭解,也不敢在東市生事。
因為,在東市生事的后果,甚至比殺官造反還可怕!
能在東市做買賣的,基本都是富賈天下的豪商。
這些人,別的東西沒有,就是錢多。
所以,人人都養了一堆的打手和亡命之徒。
而來東市買東西的就更不了得了。
不是長安城的貴族士大夫,就是宮里的人。
這些人手下,也是一堆的狗腿子!
像是當年,魏其候竇嬰和武安侯田蚡,家里面的食客和門客都是按照千人為單位來計算的。
是故,在長安城里,有些身家的人,都會選擇來東市購物。
不圖別的,就圖安全、便捷,沒有強買強賣。
當年,桑弘羊剛剛上任大司農的時候,就帶著整個大司農的官吏,在東市里擺攤叫賣,推銷大司農的鹽鐵產品。
氣的儒生們跳腳大罵,至今依然痛罵不休。
張越帶著五萬錢,直奔東市之內。
首先給嫂嫂和柔娘選了幾匹錦緞,打算拿回去給她們做幾件新衣裳。
然后,又買了兩盒酒泉郡出產的胭脂——這種胭脂,是現在地球上最好的化妝品,沒有之一!
它是產自匈奴的圣山,皋蘭山和胭脂山下的一種藍色小花,經過數十道精密程序研磨和制作而成。
純天然無污染,更沒有任何化學添加劑。
比起市面上很多的所謂讀作胭脂寫作砒霜的東西,要好上太多。
在過去,匈奴單于的閼氏(妃嬪)與居次(公主)和其他匈奴高級貴族婦女,就是用這種化妝品點綴自己的容顏。
自冠軍侯霍去病奪取胭脂山和皋蘭山后,匈奴人就失去了這種化妝品。
這使得匈奴人傷心、絕望,于是做歌唱道:失我胭脂山,使我婦女無顏色,失我祁連山,使我婦六畜不蕃息。
敵人的哀鳴,就是霍去病威名與功勛的最佳寫照。
自得胭脂山后,漢室就開始將這種匈奴王室的御用之物,引入中國。
只是,價格有些小貴。
小小的一盒就要價一千錢,還不是上品。
那種用玉盒妝點的上品,一盒就要一萬錢!
這讓張越真是感慨萬千,無論古今,看來,最好賺的錢就是女人的錢。
但想著嫂嫂與柔娘的辛苦和照顧,張越就咬咬牙,買了兩盒上品。
這樣帶來的五萬錢就花的七七八八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