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正,日后這事情可以讓李苗和田禾兄弟去辦。
將契書搞定,張越就對田苗吩咐:“月前,我曾命爾等兄弟在甲亭村外山下,挖有水洼,浸泡了竹筒,你去帶人將這些竹筒取出來,運回莊子……”
又對李苗吩咐:“爾帶人去山上伐薪,準備燒火……”
這就是要準備將白紙搞出來了。
“諾!”兩人立刻領命,各自帶了十余人去做事。
等他們離開,張越就帶著其余人,在這莊園里游覽了一遍,然后就將一條條命令發布下去。
首先,就是停止望樓的建設,這種東西落后而無用。
接著,就命人在靠山的地方,挖幾個窯洞,準備燒制瓷器。
有著空間回溯的資料,他知道在兩漢之際,中國瓷器燒制技術出現了一個飛躍式的發展,龍窯和饅頭窯的雛形都已經出現。
并在東漢燒制出了第一種青瓷。
張越打算,先拿龍窯來燒制青瓷,練練技術,然后再點亮瓷器的科技樹。
這可是一個大買賣,做的好了,賺錢恐怕不比鹽鐵的利潤低。
所以,他很重視。
不僅僅親自畫了龍窯的結構圖——這是他從回溯的東漢瓷窯復原圖臨摹的。
這種龍窯還是很原始,沒有煙囪,只在尾部有排煙孔排煙。
但正因為原始,所以沒有太多技術含量。
也正因為是這個結構,所以這種原始龍窯的窯內溫度可以達到一千兩百度甚至更高。
有了瓷器,再加上白紙,這個莊園的經濟產出就不會少!
一年賺個幾千萬跟玩一樣!
既然如此,那莊園的土地作物,就全部以高產的冬小麥為主了。
這就需要全盤推翻現有的耕作工具和技術,用一套全新的東西。
所以得等到新豐那邊生產出了曲轅犁和耬車,再送一批回來才行。
將這些事情都逐一吩咐下去,安排好,去山上伐木的李苗就帶人回來了。
在這個時代,關中的森林面積非常大,人們隨隨便便就可以在山上找到一堆堆的百年甚至數百年的巨木。
所以李苗等人幾乎沒有費太大的氣力,就帶回了數車各種柴木。
張越立刻就讓人搭起一個灶臺,又讓人找來了許多石灰,用木桶浸水待用。
接著便在灶臺上,架起一口大釜,在灶臺里生起大火,一切都準備就緒,就等著田禾帶回竹料,就可以開工了。
半個時辰后,田禾帶著人,趕著幾輛牛車,將當日浸泡在水坑里的那些竹筒拉了回來。
這些竹筒足足有數百根,因為在水坑里浸泡的太久太久,哪怕在取出來后,在長水河里漿洗過一次了,也依然散發著濃濃的腐臭味。
哪怕隔著十幾步遠都能聞到。
而在田禾身后,有不少好奇心強烈的人,尾隨在后。
甚至還有十來個在此地巡邏的長水騎兵,也跟在身后。
由于張越的這個莊園,現在還沒有重新建立起墻垣,所以呢這些人雖然不能進來,但也圍在門口。
張越見了,索性就讓人將他們放了進來。
畢竟,這造紙術橫空出世,總的有個見證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