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孫賀之死,自然很快就傳到了新豐。
只是……
半分漣漪也沒有掀起。
甚至連劉進,都沒有感慨。
因為,和其他地方一樣,新豐縣今歲的秋收也減產減得厲害。
“枌榆社平均畝產只得兩石出頭……臨渭鄉也差不多……新豐鄉與驪鄉,僅得一石七斗……”看著趙過報告上來的各鄉亭產出。
張越的眉頭緊鎖。
粟米是如今北方地區的主糧。
作為主糧,粟米的產量哪怕只是下跌一斗,都可能造成無法挽回的損失。
更何況,現在整個關中的粟米產量全鄉暴跌。
新豐這里還算好的,岐山原一帶七八個縣,聽說平均畝產只得一石甚至連一石也沒有。
不用去想,一場饑荒已經迫在眉睫了。
而作為新豐縣縣令,張越首先需要負責的是新豐的糧食供給安全。
他拿著一卷竹簡,仔細的看著上面的數字。
這是他計算了一整天后,對于本次減產給新豐帶來的損失和打擊的評估。
從這上面的計算結果來看,情況很不妙。
這次新豐減產了接近三分之一的產量。
換而言之,哪怕百姓本身不需要繳納田稅、口賦,但其口糧安全也無法滿足。
當農民的糧食安全無法保證時,會發生什么事情呢?
史書上早已經說得明明白白,仔仔細細。
高帝時‘關中石米五千,人相食’。
元封六年關東大災‘赤地千里,流民百萬,白骨露於野’。
可能后世之人很難想象這樣的情況,一次減產風波,就能讓成千上萬的家庭破產、流亡甚至毀滅。
但事實就是如此。
小農經濟下脆弱的自耕農經濟,受不得半點風吹雨打。
就像現在,雖然表面上來看,只是關中地區減產,關東和隴右北地并未受到影響。
但是……
就是這樣的區域性自然災害,而且只是減產。
卻可以對整個中下層的農民,造成毀滅性打擊。
因為,糧食價格一定會暴漲!
一旦糧價高企,小農經濟就崩盤了。
為什么崩盤?
因為農民手里的資金,一直以來就很少。
在事實上來說,自耕農與中小地主手里的現金一直短缺。
而百姓自家產的糧食,在百分之九十九的情況下,除了繳納賦稅后,就是作為口糧的。
現在一下子就減少了三分之一以上的可用糧食。
換言之他們需要再購買三分之一的糧食來滿足全家的消費。
奸商們是一定不會放過這次盛宴的。
于是,糧價立刻就會坐過山車。
用屁股去猜,張越都能猜到,若不找到辦法解決這個龐大的糧食缺口。
糧價輕輕松松就能過千!
甚至飆到兩千、三千。
商人、大地主與豪強貴族,將輕輕松松的完成對整個關中中下層的收割。
而這也成為了張越的考驗。
建小康、興太平,大話已經放出去了。
但若是一開始,就遇到一場雪崩般的災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