選擇任何一個,都會傷害他或者他的兄弟。
……………………………………
張越卻是忽然想起了一個人。
已故的御史大夫張湯和丞相平津獻候公孫弘。
“這兩位遇到這種難題是怎么做的來著?”張越撓了撓,從腦海之中找出了好幾個相似的例子。
然后,他就明白,自己該怎么做了。
他提起綬帶,脫下自己的貂蟬冠,頓首拜道:“啟奏陛下,臣不能說!”
“嗯?”天子奇了。
“臣聞為尊者諱恥,為賢者諱過,君子之行,人臣之本也!”張越俯首奏道:“故春秋隱魯之弊……”
“方今天下,禮崩樂壞,漢禮未制,漢樂未興,教化未施,故臣不能說……”
當年張湯與公孫弘,雖然沒有遇到過類似張越這樣的事情。
但他們碰到過無數次的攻仵與彈劾。
尤其公孫弘,經常被人打小報告,塞黑材料。
而他們兩個在面對這樣的時候,做出了相同的選擇——不申辯、不抗辯,將決定的權力交給天子。
于是,龍顏大悅,就算有錯誤,也被以為是瑕疵。
最漂亮的,當屬公孫弘面對汲黯打小報告,說他多詐不忠,還拿出了實錘時,公孫弘的應對了。
他什么都沒有做,只說了一句話:夫知臣者以臣為忠,不知臣者以臣為不忠……
翻譯過來,就是——知我罪我,其惟春秋。
而效果卻是杠桿的!
故而,張越很清楚,當今這位,最恨別人替他拿主意了!
你是誰?
居然敢教朕做事?
幾乎所有以為自己很牛逼,想替他拿主意的,最后都以悲劇收場。
反之,將自己的想法與建議,隱藏在阿諛與馬屁之中的公孫弘與張湯,漂漂亮亮的將事情給辦了,還不得罪他。
要知道,張越可聽說了,當初張湯當廷尉的時候,常年準備了三個方案。
一個是天子喜歡的,一個是天子不喜歡的,還有一個是天子既不喜歡也不討厭的。
看著情況來,察言觀色上方案。
所以,天下士大夫們總喜歡將‘久假而不歸’掛在嘴邊,不是沒有道理的。
每一個成功的漢家大臣、政治家,都是影帝。
張越雖然不太想做一個影帝,但奈何現實如此。
不當影帝沒法混啊。
而且在這個事情上,張越很清楚,自己不管說什么,都是錯,也不可能實現任何意圖。
這么大的事情,涉及一個太子,一個諸侯王。
要說這位陛下心里面沒有盤算清楚,做好了決定?
鬼信啊!
果然天子聽了張越的回答,雖然依舊冷峻,但眼中卻多出了許多欣賞的神色,他拍拍手,道:“來人,給張侍中賜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