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市場上,有兩撥人,一撥是借錢的,一撥是有錢的。金融機構,便是中介。
中介也分兩種,一種是信息中介,一種是信用中介。
信息中介,只收取顧問費。比如,A平臺需要融資,B客戶手里有錢。只為雙方牽線搭橋,至于業務能不能成,與信息中介無關。
信用中介,則是提供信用擔保。比如,A平臺和B客戶認識后,B客戶不放心,不敢投資。這時,信用中介C站出來,讓B客戶將錢給C,C再將錢借給A平臺。如果A平臺不還錢,信用中介C負責將錢還給客戶B。
所以,信用中介和信息中介的差別很大。
銀行,便是信用中介。信托公司,資金池類信托,也屬于信用中介。單一項目產品,按照資管新規的要求,是必須要打破剛性兌付,算是信息中介。但問題是,沒有一家信托公司敢這么做!
原因很簡單,一旦打破剛性兌付,會失去客戶的信任,會失去市場。
所謂金融機構,是一邊融資,一邊投資。融資斷裂,比投資風險的問題更嚴重。
國家對P2P、互聯網金融行業的整頓,也是源于此。ZF希望,這些機構做信息中介,別給客戶的資金做擔保。但問題是,客戶也不傻,沒有平臺擔保,傻子才投資。所以,P2P和互聯網金融平臺,都做成了信用中介。
做信用中介也沒問題,但缺乏監管,底層資產又差,風控形同虛設,做著做著,都變成了旁氏騙局。借新還舊,幾乎成為必然。因為壞賬太多。而處理壞賬的唯一方式,是拿真金白銀往里填。
誰舍得?
在二十世紀初,四大行都經過了技術性破產,就是因為不良太多。所以,四大不良資產公司橫空出世,說白了,ZF兜底。
P2P或互金公司ZF會兜底嗎?當然不可能!
所以,遠大信托齊州財富中心的工作,由兩部分組成。第一,也是最重要的部分,賣信托產品,屬于融資。第二,找投資標的,給城投或企業融資,屬于投資。一般來說,只要是城投或TOP50的地產公司,符合條件,總部都會通過。
正常來講,找人借錢,借錢的人是弱勢群體,得客客氣氣的。但這條規則,在城投這里是失效的。他們雖然是融資方,但依托ZF信用,額度又有限,給誰不給誰,自然需要做工作。
至于如何做工作,自然是仁者見仁,智者見智了!
劉小夏還發現了一個現象,在招聘市場上,信貸經理一大堆,優秀的理財顧問卻非常稀缺。
在工作中也是如此。比如卞佳妮和蔣岑岑,資源非常強。不但能做理財,聯系各地城投也是輕而易舉。而楊星呢,資源一般。所以,他會找卞佳妮等人合作,他負責跑腿干活,然后一起分錢。
其實楊星的工作強度也不大,多跑兩趟城投,拿回各種資料,復制黏貼,改個名字。一份嶄新的融資計劃書便做好了。
石磊偶然得知楊星轉為信貸經理后,跑到齊州來找劉小夏,他也想干回老本行,信貸。
劉小夏不想和石磊打交道,因為他為人處世有問題。性格粘滯,有點軸。
“石哥,遠大和盛唐不一樣,盛唐我說了就算,在遠大,我一點話語權都沒有。副總裁面試的標準非常嚴格。”
劉小夏說的半真半假。對于信貸經理,同樣看重資源。總不能一個人不認識,去陌拜吧?但劉小夏硬保的話,也問題不大。畢竟他有資源,只是需要干活的人罷了。
“王行聊州城投都熟,我肯定沒問題。我干了二十年貸款了,輕車熟路。”石磊是真的想來,他做理財,步履維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