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里有一個有趣的現象,每個同學仿佛在“山頂公園”上做了自己的標記,或以山上的一塊石頭為標記,或以一顆小樹為標記,或以別的同學為標記,每個人早讀的地方幾乎一成不變。
當晨曦的陽光穿過教學樓之間的縫隙,稀疏照在青翠的小草上的時候,同學們便陸續結束晨讀,像覓食后返回樹林的小鹿,收拾課本,背上書包往飯堂走。
陳若明曾在“山頂公園”遇見黎潔,還有其他同學,卻從來沒有見過丁婷——這個時候她大概還賴在溫暖的被窩里,做著期中考試得高分的美夢。
中午飯后看新聞的半個小時是他一天中最放松的時間——這個習慣從讀初中時鳳凰衛視中文臺創臺開播以來一直保持至今。
丁婷每次在飯堂看見他全神貫注看新聞節目時,總會假裝無意地走到他面前,不懷好意地對他說:“不好意思,又不小心擋住你看最愛的新聞了。”
內心則說:“以后肯定就跟新聞結婚了,永遠都沒有女孩子喜歡你。”
陳若明一聲不吭,向左或向右挪了一個座位,繼續一邊吃飯,一邊看他的新聞節目。
丁婷不依不饒,故意斜著身體,跟他說話,擋住他的視線,直到陳若明不得不端起盤子,離開座位。
傍晚跑步則是他到大學后養成的習慣。
學校的跑道是標準的紅色塑膠跑道,上面長著花蕊似的橡膠顆粒。橡膠顆粒富有彈性,散發著雌性的誘惑,吸引著那些無處安放青春荷爾蒙的男同學到跑道上來,排出體內過于富余的精力。
正因如此,當同學們在運動場上揮汗如雨時,身體似乎總是夾雜著某種奇特的氣味——大概這就是青春的氣味。
陳若明覺得不能虧了這么好的跑道,便有了跑步的習慣。
他每次跑三千米,有時也會跑五千米。無論跑多長距離,最后一圈總會以百米短跑的速度沖刺。
總的來說,他跑步的耐力和速度都不錯——基本在體育考試滿分的用時之內。
長跑的關鍵技巧是呼吸。他從體育課本上學習掌握了方法:用鼻子吸氣,用嘴巴呼氣,一吸一呼節奏分明,而且絕不用嘴吸氣——否則冷空氣就會侵入氣道,讓身體受涼感冒。
陳若明選擇了803教室作為晚自習的地方。除非有特殊情況,晚自習他都會到803教室,不像其他同學打游擊一樣到處去。
他做過比較:圖書館自習室的硬件條件最好,桌子寬敞,燈光明亮,查閱館藏資料方便,但僧多粥少,不容易占位,那些考研的師兄師姐們已經用重重疊疊的復習資料占據了半臂江山有余,剩下的座位基本搶破了頭;教學樓低樓層的教室,上下方便,不用花費時間等電梯,但臨近“山頂公園”,蟲鳴蛙叫人雜聲不斷,學習時內心容易受到滋擾;高樓層的教室,除了上下不方便外,人少,安靜,累了的時候還可以憑欄俯瞰整個夜色中的校園。
開學后不久,丁婷就發現圖書館自習室是一個絕佳的地方。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她每晚都到圖書館守株待兔,決心從師兄師姐手中奪下一個寶座,但結果并沒有想象的順利,一周下來,她一無所獲。
與其煩惱,不如順其自然。即便如此,也沒有影響她到圖書館的好心情。
她不再每晚在自習室的角落里守株待兔,而是浪跡于各大閱覽室,找喜歡的書看,偶爾到自習室碰碰運氣。
機會眷顧有準備的人,但幸運更青睞樂天的人。就在她從樓上而下,邁入自習室的那一刻,不偏不倚,在高低起伏的書眾中,竟出現了一片任馬兒馳騁的平地——一個沒有一本書、一覽無余的空座,就在她的眼前。
丁婷當仁不讓,立馬把書包里的書一股腦拿出來,擺到桌面上。
就在她熱情高漲,準備擼起袖子好好復習的時候,一個滿臉胡須渣子的師兄出現在她的面前。“小師妹,這個座位有人的。”
“嗯,是有人的。”丁婷抬頭看著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