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說,戴爾公司就是這么發展起來的。
隨著對電腦的深入了解,電腦漸漸走下了神壇。
大學期間,電腦不僅僅被用于學習,更多被用于打游戲。
同學們很快就不滿足于與電腦對打的單機游戲,開始自行搭建局域網,聯網打游戲。
那時最火的網絡游戲是魔獸爭霸和地球帝國。兩款游戲的內容不同、風格不同、理念不同,也就把同學們分成了兩個不同的群體,陳若明屬于更加熱衷地球帝國的那個群體。
但無論如何,兩款游戲都給他們帶來了快樂和團結——快樂源自游戲獲勝的結果,團結源自游戲的過程,無論輸贏。
他們不僅要在游戲中團結一致,與對手斗智斗勇,還得在游戲之外與學校的宿管老師斗智斗勇。
起初,在宿管老師的大突擊、大搜查中,猶如秋風掃落葉,他們搭建的局域網被破壞殆盡,宿舍樓內一片狼藉,尸橫遍野,到處都是被無情秋風剪斷、殘缺不全的雙絞線。
但是,作為偉大中國革命的年青一代,同學們并沒有被窮兇極惡的敵人嚇破膽。他們忍痛收拾殘局,第二天又買來了網線,恢復了局域網。
就這樣,在一次次反圍剿反破壞斗爭中,他們的作戰經驗越來越豐富,愈戰愈勇,基本瓦解了敵人的戰略意圖。
總結經驗就是深挖洞、廣積糧。所謂深挖洞就是把網線的走線隱蔽起來,化整為零;所謂廣積糧就是備存富余的網線,保證一旦受到破壞,可以在第一時間搶建起來。
打游戲之余,電腦的另一個重要用途是看電影。
當時上網下載速度跟烏龜散步一樣慢,同學們沒法從網上下載電影,更不存在在線觀看的可能,只能從地攤上購買電影光盤。
這些電影光盤花花綠綠,從進口美國大片,到港臺經典電影,再到日本的“加料”影片,應有盡有。
這些電影光盤不來自正規渠道,但售價并不便宜。
每張光盤的售價大概是五元,這在一餐飯不到五元的當時,絕對算得上名副其實的精神食糧。之后十年以上,這些光盤的售價一直保持在五塊錢,更加反證了當時價格之不菲。
在精神文明和物質文明兩手抓、兩手都要硬,精神文明建設高歌猛進的時代,這些光盤賣這么貴實在不應該。
由于售價不菲,又可以重復播放,大部分同學不舍得花錢購買,家境富裕的同學義無反顧承擔起為大家提供精神食糧的社會責任——梁佳壙同學就是其中的突出代表。
一個周五的晚上,在晚自習結束后,他慌慌張張拿回了一張“加料”影碟——這是他從學校附近的步行街上的小攤販買來的。
每個周末,他都要到步行街去一趟,收羅最新上映的電影。他對小攤販售賣的“加料”影片,也就是俗稱的“黃碟”,覬覦已久,這個周末終于鼓起了勇氣,匆匆買了一張,藏進書包里。
回到宿舍的時候,陳若明正洗了澡回來,劉宇志和張奕輝已開始打“實況足球”,等著他回來對打。他把門反鎖起來,偷偷摸摸地拿出影碟,一邊打開電腦一邊說:“有好東西給你們看。”
張奕輝雙手操控著游戲手柄,嘴里抱怨道:“都等了你半天了,才回來。一回來就神神秘秘的,到底想干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