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著微弱的月光,尼果認出了掛在墻上日歷的那個大大的數字,他拿起床頭的兩塊小東西——一塊橡皮、一塊小鵝卵石。
他站在窗前,鵝卵石橡皮被高高拋起,落下……
夜色中的遠方微弱的月光好似被吞噬,只留下深邃的黑,似是被什么破開了個大窟窿。
按照凱特的說法,十三天后神跡會再次降臨。
他們知道凱特說的是不久前出現在A市上空的那些景象。
有人質疑說,那是凱特,或者他的團隊一起弄的高明的“把戲”。哪怕再來一次也是把戲。
可那晚不止A市,事實上世界各地都出現了,只是和A市夜空的有些許不同。
和過往那些像是打滿馬賽克的、或者一壓根兒看不出仍何細節,全憑猜測的,所謂不明飛行物、水怪、類人生物不同。
這次的目擊者成千上萬,高清照片、視頻在網絡上瘋狂傳播……
如果那些——應該叫海市蜃樓?新的投影技術?或者別的什么自然現象……隨便他們什么說法——那樣的事能在發生一次的話,不管是不是他或者他們的高明把戲,也都可以稱作神跡了。
凱特好像從沒有稱呼過那些為神跡,不知道是不是因為這樣的稱呼會讓他像個可恥的神棍。
其實從宴會開始他的言辭表現就挺像中世紀的神棍。
委婉點的說法,就是個沉迷神秘學的瘋子。
神跡?
那有什么關系?
口袋會因此多出幾百塊錢嗎?幻象再出現一次就不用吃喝拉撒了?就不用上課啦?
哦,后面這個好像真可能發生……
可那真有什么用嗎?
人們猜測那些幻象為什么會出現,試圖解析它們的意義,以此得到一大堆稀奇古怪的猜論。
什么滅世災難前兆啊;
什么其它世界將要入侵地球啊;
更有甚者直接套用網絡小說里的言論大談地球復蘇;
……
好像一定會有什么事發生。
除了那群忙著找出所謂科學解釋的官方及相關人員之外,好像沒有“這只是和我們的世界無關的一次影像呈現”之類的話。
也可能只是沒人關心,所以不存在。
他們的高談闊論,言辭間仿佛這世界必須發生點什么,必須有什么改變。
那高昂的熱情讓人覺得他們都是開拓者、先鋒,是激進的尋求改變的人。
可事實上沒有多少人喜歡改變。
人們會克服恐懼,會為了新鮮感、好奇去接受新的事物,但很少會為了平靜的不同而改變自己習慣的一切。
世界像是老式放映機燈光前的膠卷一直在往前跳動,聚焦到大多數人身上卻只有定格的寥寥幾張。
在對外界事物的認知接收廣度足以構建自己穩定的世界后,很少有人會主動和外界做等量等價的訊息交換。
那只是沒有意義的置換,并不會讓自己的世界變得更好。
而大多時候維持現狀好過無意義的改變。
所以沒有改變的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