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現有狀況推斷,對方能力基本表現為瞬間移動,具體作用方式未知。暫時可以判斷為以空間為基礎的能力。
“現有信息無法判斷出屬于物質條件置換、空間交換、空間參數修改或者其他什么具體作用方式……
“其他可能性猜測。
“假像及其類似表現方式?
“多種情況下都與出現個體有實質碰撞,且原個體在此期間消失,可以否定。
“也基本可以否定因為高速移動帶來的視覺誤差。
“理由一:能力具體表現形式與理論基礎相悖。
幾次能力使用都沒有感受到異樣的氣流擾動。看到的對方身形消失基本都是在半空中沒有加速條件。出現瞬間接觸后并沒有感受到太大沖擊……
“理由二:如果是因為高速移動帶來的視覺誤差,哪怕因為高速狀態下的某些影響因素可以找到合理解釋。沒有直接高速下攻擊可以解釋為怕力量反作用到自己身上。
對方也沒有必要特地在自己身前停下使用匕首攻擊這種不契合能力的攻擊手段。移動時手掌放幾枚石子,高速移動后停下,石子慣性移動的撞擊攻擊方式,無論是破壞力還是有效性都要高很多。
“理由三:對方每次出現都是在面前或者側身,沒有繞后。
使用石柱阻擋在兩人之間時,對方是直接出現在自己與石柱之間的,從消失到出現這幾乎不存在時間間隔里,對方抵達身前,移動軌跡不可能是直線,既然能做到繞開石柱出現在自己身前,直接繞后攻擊顯然威脅更大。
“理由四:如果里恩博士的“枷鎖理論”在所有狀況下都成立。能力者應該是能力理論基礎簡單,在“枷鎖”——能力基本條件限制、身體素質限制、現階段與能力不相悖的物理法則限制……——狀態下表現形式為復雜。
“理由五……
“以上。可以排除高速移動帶來視覺誤差的猜測。
“……”
“能力范圍,未知。
“依照現有的幾次表現無法推斷,但自己的能力作用最遠距離肯定在對方能力作用范圍內。
“能力表現限制
“表現限制問題一:為什么只出現在自己身前和側身?
“猜測一、只能出現目標個體視野范圍,并且只能出現在個體周圍,范圍未知。
“前一條件無法滿足,側身有視野盲區。后一條件……待定。
“猜測二、對方無法通過能力到達自身視野不可見區域。
“交叉的石柱防御存在間隙可以觀察,所以對方是直接出現在身前。而后一次因為石墻遮擋,只能移動到可觀察區域……無法證實,但基本符合表現,可取。
“表現限制問題二:是否存在能力“冷卻時間“”。
“以目前的幾次表現,似乎只存在能力使用的一定體力消耗,并未觀察到有明顯的能力“冷卻時間”,沒有不正常的停頓……基本判定能力使用不會給對方帶來過大身體負載。
“表現限制問題三:對方能力使用是否存在必要前置條件?
“存疑。觀測到的幾次能力使用對方都有明顯的準備動作,但有一次不同——石墻后對方攻擊時在自己抬槍砸到匕首的瞬間,對方就消失了,無法判斷到底屬于個人習慣還是能力前置條件。
“如果是完全沒有意義的動作,為什么要保留?如果存在沒有前置條件對方又為什么能瞬間逃走?
“存疑。
“……
“……
“未解決問題。
“為什么對方每次躲避都是回到開始消失的地方?
“為什么自己總能反應過來躲開對方攻擊?有幾次可以解釋為對方前置動作的預判,第一次是為什么?
“為什么對方要選擇匕首做武器,而不是用長一點的武器或者槍?
“為什么石墻后的攻擊對方可以直接撤退,前幾次卻不行……
“……
“
“還有……”克倫多抬起槍指著前方的空地。“為什么對方沒有出現?是不是可以證實猜測一的后一條件……不對,應該還有什么其他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