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照西維的說法,第一階段測試實驗開始之前他們已經對“屠夫”和“囚籠”進行過多次測驗,基本達到預期效果。
“環”放出的強電流本意有期望麻痹“屠夫”神經的效果,不過受限于“屠夫”本身的身體素質,麻痹時間極為短暫。
要純粹依靠強電流作用控制住“屠夫”顯然有些不切實際。
起主要作用的還是痛覺。
無論從外觀還是意識上看,“屠夫”已經離正常人類很遠,變得有如野獸一般,但對于痛覺感受刺激下的反應依舊強烈。
或者說,正因為變成了野獸,痛覺刺激下的反應變得更強烈。
有些影視劇、小說里為了表現特定人物像是刺客之類角色的冷酷、超乎常人的冷靜、對別人狠對自己更狠類似的性格特點。
總喜歡給他們安排些像是刀山火海走過面無表情;挨了幾槍神色淡然吃面;徒手握住刺過來的匕首的刃……
說他們如野獸一般,表現得角色們多么勇猛又冷酷無情……
問題是勇猛和無腦,不畏死和受虐狂之間還是有很大區別的。
那些兇猛無匹的野獸捕食比自身體型大上數倍的獵物,不是它們想,只是沒得選而已。
打著叢林法則的旗號鼓吹什么狼性精神。
可叢林法則從來就不是什么弱肉強食,而是危險和生存之間的抉擇。
小說、電視劇里的角色可以為了達到某個目的斷手斷腳或者豁出去半條命,哪怕他們仍有的選。
和他們比起來叢林里那些所謂野獸的狠辣簡直像是小孩過家家。
只是到底誰玩的才是真正的過家家?
那些被人們稱為天生的捕食者的獅子、老虎、狼一類的野獸,它們沒有為了仍何一次捕獵斷腳賭命的選擇。
對它們來說判斷勝負的條件從來就不是收獲和失去的比。而是達成勝利條件不會過于影響野外的“正常“”生活,仍何行動下,只要可能失去的超過基本線就必須放棄。
體型壯大、肌肉強壯能怎樣?
咬合力強、爪子鋒利又能怎樣?
什么捕食者、被捕食者的?不就是一坨會動的肉嘛。
野獸們不會想著目標是否冷酷無情、心狠手辣,也不會去考慮失敗后以對方性情會帶來什么后果,以此權衡利弊。
它們只知道目標受傷了。
自己餓了。
叢林世界的生存靠的不是表現的有多無畏、狠辣,而是自我保護。
攻擊一方的每一次猶豫和后撤,也不是因為目標表現的有多么兇殘,只是捕食者們怕自己受傷。
食物、饑餓感、危險……對它們來說無論是否存在選擇的余地,都是沒得選擇。
生存條件的滿足才是第一要務。
野獸大都畏死。
而生命的意義本就是活著。
人類靠自我意志鍛煉可以克服對傷痛的恐懼,所以把趨利避害當做人的本性。但對于叢林間生存的野獸們,趨利避害是生存的本能,也是基礎。
在野獸的世界里,無畏傷痛那是生存缺陷,而非值得贊美的東西。
只有對傷痛足夠敏感,才能分辨什么危險什么安全,對所有有礙生存的東西敬而遠之。
“屠夫”和那些野獸差不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