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縣丞和房縣尉都來看看,這件事我們該如何處理!”江北亭看完后把手里的竹簡遞給旁邊的縣丞。
縣丞四十多歲,黑面長須,頭戴黑色的竹冠,看起來頗為老成持重,他接過寥寥不過十多片竹簡書寫的公文看完之后遞給縣尉,等縣尉也看完還給縣令之后才捋著胡須說:“江大人,修筑咸陽直通南郡、長沙諸地的馳道屬下早已耳聞,但聽說一直還未出商洛,怎么突然就要修我南陽至南郡江陵之道,如今馬上就是夏麥收割之際,一旦大規模強征民夫役卒,恐怕會耽誤夏糧收割,后果不堪設想……”
縣尉也趕緊點頭說:“江大人,劉縣丞所說不錯,如今正值收獲之時,萬不可大規模役使民夫修路,一旦錯過收割夏糧,我雉縣數萬百姓將忍饑挨餓,老幼孱弱之人絕對度不過今年的寒冬,所以還請大人三思!”
江北亭拿著竹簡,眉頭慢慢凝聚成一個川字。
修筑咸陽直通東南的秦楚大道,這件事他幾年前就已經在咸陽聽說了。
四年前他還是咸陽內史府中一個小吏,當初大秦剛剛滅掉楚國,就有消息從朝堂傳出,丞相李斯提議修建秦楚道,除開能夠讓秦王巡游東南之外,還能加強咸陽和舊楚各地的聯系,保持政令暢通,不至于有人造反還蒙在鼓里。
李斯的提議自然正中秦始皇的下懷,而在滅掉大楚之后秦國的實力和秦王的信心都已經爆棚,剩下的燕齊兩國幾乎已經成為他囊中之物,于是秦始皇下令修建咸陽至商洛、南陽、襄陽、江陵、臨湘的秦楚馳道。
秦始皇打算雖好,但卻太過急促,楚國雖滅,但楚人未亡,大量楚國人不愿事秦,加上秦律苛刻,于是楚國境內出現了大量的饑民和流兵聚成了盜匪,占山為王打家劫舍,而秦國的大軍又被調去攻擊燕國和齊國,一在南一在北,秦軍雖然強大但遠水解不了近渴,導致規劃的秦楚大道從咸陽修建到商洛之后就幾乎停了下來。
幾個月前齊國投降,齊國王孫貴族都被遷往咸陽,天下歸一秦王登基稱始皇帝,此時才騰出手來繼續修建聯通全國的馳道,已經停了幾年的秦楚道自然也再次啟動。
這些消息這雉縣的小官吏和普通百姓可能不知道,但剛從咸陽而來的江北亭卻知道的很清楚。
之所以要大規模修建南陽到江陵的馳道,是因為王賁大軍從齊國抓捕了近三萬官奴和十萬齊國降卒,這些官奴全部都是與齊國官僚有牽連的貴族和富裕之家,其中還有不少平民,被強行驅趕修建商洛至南陽的馳道,因為這條馳道全部都在人跡罕至的大山之中,道路崎嶇地形險惡,至于奴隸的死活誰都不會在乎,反正都是齊國王孫貴族,死光了才好,免得以后造反,而十多萬降卒則被送往西北荒漠修建長城,死活自然也不會有人在乎。
一旦商洛和南陽連通,那么咸陽的控制力度很輕松就能深入舊楚境內,現在南陽郡守通知下屬各縣征集民夫修建南陽至江陵的馳道就不奇怪了。
而且江北亭相信,南郡和長沙郡的官員也應該接到和自己差不多同樣的命令,始皇陛下和李斯丞相已經早已按捺不住,這次要一鼓作氣在很短的時間內把這條秦楚馳道修通。
咸陽城和郡守的命令不能不聽,但作為在內史府呆過幾年的江北亭卻深知糧食在這個時代的重要性,縣丞和縣尉說的不錯,一旦錯過夏糧收割,說不定今年雉縣會餓死一半的人,其他地方也不會比雉縣的情況好。
難道皇帝陛下這是要把楚國人全部都活活餓死以絕后患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