頂上的木板都是活動的,用的時候蓋起來,不用的時候可以打開,方便清理料斗,一旦轉軸被磨損過度或者損壞,也方便修理。
“來了來了~”
不到二十分鐘,大根和四毛兩人各自扛著一大捆麥子風風火火的沖過來丟在涼棚里,摸著額頭的汗催促說:“快脫給我們看看!”
“大石,搖把!”陳旭有些激動和忐忑的把一塊木板平放在脫粒機的入口處,當做進料平臺,然后拿一個藤筐放在側面的出料口下面接著。
“欸!”牛大石答應一聲,激動兼緊張的握住搖把開始轉動起來,看著料斗里面的主軸轉動的越來越快,陳旭拿起一束麥子慢慢的伸進入口,伴隨著撲撲啦啦一陣清晰的聲音響起,站在出料口旁邊的杏兒驚喜的嚷嚷起來,“呀,麥子出來了麥子出來了!”
“真……真的脫下來了!”馬大伯幾個人都擠到出料口一看,果然有稀稀拉拉的麥粒從出料口蹦出來落在藤筐里面。
陳旭的手翻動了幾下,看著所有的麥穗都被主軸上的竹釘打過一遍之后把麥稈拿出來看了一下,發現麥穗上的所有的麥粒幾乎都已經消失了。
“馬大伯,你看看效果!”陳旭把手里的一把麥草遞給馬大伯。
“好……好……比晾曬后脫的還干凈!”馬大伯看著手里的一把麥草激動的渾身都在哆嗦。
“那就好,等我把這兩捆全部脫完再看效果!”
陳旭也松了一口氣,只要能夠保證脫粒脫干凈就行了,最怕的是脫的不干不凈還要收拾麥穗,那還不如干脆用老辦法。
于是接下來牛大石搖把手,陳旭不斷的往進料口喂麥束,數量也由少變多,速度也由慢變快,雖然陳旭一直為了看到脫粒的效果控制速度,但幾分鐘后兩大捆麥子還是都脫的干干凈凈,變成兩捆整齊的麥草堆在旁邊,而脫出來的麥子也從微微傾斜的出料口流出來落在藤筐之中,此時已經堆積了小半框。
里面還夾雜著一些被打碎的麥穗頭、麥稈和葉片,但絕大部分都是很干凈的麥粒,只需要簡單用手處理一下就達到了以前晾曬后反復用藤筐篩兩三遍的級別。
“簡直太神奇了,有了這個脫粒機,恐怕一家只需要三五天就收割的差不多了,而且還干凈省力!”一個村民蹲在藤筐前面,抓著一把麥粒驚嘆不已。
“小旭,這東西做起來簡單嗎?”短暫的失神之后,馬大伯一把抓住陳旭的胳膊激動的問。
“不難,如果人手夠多,把木料備齊,一天做兩三個沒有問題!”陳旭點點頭說。
這第一個樣品不過是照葫蘆畫瓢初次設計,做工簡直一塌糊涂,但沒想到效果竟然遠遠超出了他的預料,麥粒脫的非常干凈,只要有人手幫忙,他只需要設計然后讓人按規矩制造,應該說幾天時間每家弄一個完全不成問題。
結實程度暫時不用太過考慮,只需要能夠堅持上三五天把麥子收完就行了,現在趕工都是用剛砍伐的樹木制作的,還沒晾干,放置時間長了肯定會變形甚至開裂,但明年還可以再做不是,更何況明年會發生什么變化誰也說不清楚。
“大根去通知其他人,讓他們放下手里的活計帶家伙趕緊過來幫忙,讓小旭把脫粒機多做幾個出來!”
“四毛和二壯你們帶一群小子去山上摘茶葉,注意安全,有什么情況就大聲招呼。”
“等會兒人到了,需要什么小旭直接安排,我們趕緊準備……”
馬大叔一連串的指示下來,一群人便四散而去。
陳旭或許只是為了減輕勞動負擔,還不知道這個脫粒機的重要意義,但作為村里資格最老的農民,馬大伯卻考慮的更多,有了這個脫粒機,即便是刮風下雨,也能搶時間收割麥子,而不會像以前一樣看著收回家的麥穗晾在場地上被一場暴雨完全泡成泥漿。
被水泡過的麥子是不能用來交田稅的,只能留下來自己吃,而且如果來不及曬干的話,很容易就會霉爛發芽,然后一年的收獲變成絕望,曾經有幾年,村里餓死過好幾個娃,那種痛馬大伯深有體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