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哇,旭哥兒,這東西好用!”牛大石一雙眼睛瞪的大大,滿臉都是驚奇。
陳旭很快就把手上的一疊紙四面都切整齊,然后大致對比了一下,發現紙張的大小介于十六開和三十二開之間,完全能夠滿足書寫的要求。
“你們來做,就仿照剛才切的尺寸,對齊木板上的標尺,別切斜了就行!”陳旭吩咐完之后拿著這疊紙走到旁邊,拿起一支毛筆,蘸了一些鍋底灰加木炭粉和少量桐油、水熬制成的墨汁,攤開一張紙試著寫了一下,發現還將就可以接受。
因為紙張的吸水性并不好,昨天他來試過,用鍋底灰加水調和的簡易墨汁寫上去會沁開,很快就會變成一團看不太清楚黑團,而改良之后的墨汁雖然不夠黑,但至少字跡還是凝聚的,能夠準確的辨認出來。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
陳旭一口氣寫完一首李大大的經典詩詞,然后忍不住臉皮抽抽了幾下。
太特么丑了,完全無法入眼,于是嘆口氣揉成一團丟到地上。
既然能夠書寫,那么表示這次的造紙活動取得了圓滿成功,繼續丟人現眼就沒必要了,而且桐油熬制的墨水非常粘稠,書寫起來非常生澀,所用的毛筆也太差,最主要的是自己的毛筆字太難看。
陳旭計算了一下厚度,打算按照二十張一疊分好,準備就此裝訂成冊,不過看著麻灰色的紙張,總感覺缺點兒什么,想來想去才發現沒有封皮,看著太過單調了。
“大石,你去把木匠喊來,讓他帶一塊最平整的木板,工具也帶來!”陳旭吩咐一聲,牛大石趕緊直奔村里的木匠家而去,不一會兒就帶著木匠過來,兩人手里還抱著木板刀斧,背著裝有各種木工工具的藤筐。
“里典大人,喚二娃何事?”木匠氣喘吁吁的問。
陳旭忍不住臉皮又抽抽了幾下,一個半拉子老頭兒竟然叫劉二娃,他都不知道該怎么吐槽了!
“劉木匠,趕緊在這里幫我做一塊印刷用的雕版!”
“大人,雕版是甚子?”老木匠滿頭霧水,但他也知道眼前這個小里典大人腦袋里有各種稀奇古怪的想法,就比如前幾天吩咐他制作的曲轅犁,如今已經試驗成功了,耕田翻地簡直堪稱神器,用一匹馬拉著一個時辰就能翻一畝多地,而且根據小里典的設計,他們還做出來一張土耙,可以將翻耕之后的泥土整理平整,同時還能將泥土里面混雜的雜草根全部清理出來,這幾天他們正在加緊制作犁耙,眼下已經各做出來兩架了,而里典大人的意思是至少要做出來一百套,好滿足今年全鎮秋收之后耕田用。
“雕版就是在木板上刻一些字或者畫,然后印刷到紙上?”陳旭解釋。
“大人,紙是甚子?”木匠又問。
陳旭感覺自己有點兒解釋不清了,如果說完紙他又要問印刷是什么,眉頭一皺準備故技重施,旁邊的牛大石卻忍不住了,呵斥說:“問那么多干甚子,難道里典大人說了你聽的懂,喊你干啥就干啥!”
“是是,老漢多嘴了!”劉二娃趕緊連聲道歉。
陳旭把牛大石趕走,然后拿出一張切好的紙說:“你先鋸這么大小一塊木板出來!”
“這個容易!”木匠把帶來的木板放在一塊石頭上,拿起手鋸很快就撲撲啦啦的鋸出來一塊長方形的木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