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始就是覺得是孩子們的游戲,但看著看著,直到織女牛郎開始唱歌,然后突然之間這個節目便被升華了,鼓掌歡呼中圍觀的人也就越來越多。
鎮東頭,幾匹健馬簇擁著一輛馬車轆轆而來。
馬車不是后世常見的箱式馬車,而是只有一個車頂,銅軸雙輪,兩匹馬拉著,上面坐著一個文士打扮的中年人,灰白細麻布衣服,做工還算精細,臉頰略瘦,頜下三縷黑色長須,看起來頗為穩重
馬上的幾個人形態各異,有高有矮,裝束也都是細麻布衣,馬鞍旁邊還掛著刀劍和包裹,看起來風塵仆仆,既像趕路的行商,又像出游的富貴人家。
“這里應該就是清河鎮了,怎么會這么多人?”
一群人慢慢接近清河鎮,然后看著狹窄的街道上熙熙攘攘的人流,馬車上的中年文士忍不住奇怪的問。
一個騎馬的黑臉漢子策馬緩緩上前叫住一個挑擔的鄉民問了幾句之后回報說:“大人,這里的確就是清河鎮,今日恰逢市集,因此人便多一些!”
“呵呵,看來我們來的正好,剛好順便打聽一下!”中年文士點頭微笑,然后輕輕的拍了一下馬車的扶手說:“慢慢前行,不要沖撞路人,找個地方先歇息一下!”
于是一群人放慢馬速夾在人群之中緩緩往前。
對于鎮上的人來說,平日騎馬來往的陌生人雖然不多,但隔三差五還是能夠看到,因此也并沒有特別關注,聽著前方熱鬧喧嘩,于是都一起往小學涌去。
喜歡看熱鬧這種習慣,中國人幾千年來都特別喜好,越熱鬧的地方人越多,即便是不知道發生了什么,也都會湊上去圍觀一下。
此時小學外面已經圍上了三四百人,一群人策馬站在最外圍,不過因為騎在馬上,視野開闊院子里面的情形一覽無余,孩子們的歌舞雖然聽的不甚清晰,但還是能夠聽個大概,因此聽了一會兒之后馬車上的中年人忍不住站起來觀看,越聽臉色越是驚奇,同時心中的感覺也越來越古怪。
差不多一刻鐘后,孩子們的表演結束,圍觀的鄉民看看天色不早,于是也都三三兩兩的散去準備回家。
等人都走的差不多了,一群人才驅馬來到小學門口,中年文士抬頭看著院子大門上“清河鎮小學”五個篆書大字,臉色更是驚異,略一思忖,整理了一下衣服和頭冠輕輕一擺手說:“你等就在外面守候,不可魯莽,我親自前去拜訪小學的夫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