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簾外雨潺潺,春意闌珊。羅衾不耐五更寒。夢里不知身是客,一晌貪歡。獨自莫憑欄,無限江山,別時容易見時難。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間。”
可見在古代,御寒是一個很難解決的問題,這其中既有李煜亡國之后的心冷,更多的還是蓋著絲綢的大被的確還是身體冷,一個帝王尚且如此,普通的老百姓更加可想而知,冬天連御寒的厚衣服都沒有,活活凍死的每年不知道有多少。
陳旭雖然知道什么東西御寒,但這些東西都還不知道在哪個犄角旮旯里面躺著,或者說遠水解不了近渴,至少今年還無法解決這個問題。
棉花,產于印度,等流傳到中國已經是宋朝了。
羊毛雖然到處都有,但普通羊毛不行,得綿羊毛,而綿羊大秦是沒有的,還在匈奴控制的大草原上,因此陳旭上次委托趙擎幫他尋找細軟的羊毛,但卻不知道趙擎在寒冬來臨之前還來不來清河鎮,即便是來,按照中原和匈奴諸胡的民族矛盾來說,想弄到也比較困難。
匈奴不允許往大秦販賣皮草和牛馬,大秦不允許往匈奴販賣銅鐵,雙方在互相進行經濟制裁,但又互相眼紅彼此的產物,于是過上幾年就會互相剛一下,剛贏的自然興高采烈收獲十足,剛輸的就回去鍛煉身體,然后準備下一次翻本,因此雙方已經翻來覆去打了幾百年了,雖然互有勝負,但總體來說中原輸多勝少,最主要的是戰國諸雄一直在不停的內斗,不然秦趙兩國聯合起來,匈奴早就被趕到西伯利亞被老虎擼串了。
蘆花這種東西天生地長的確不值錢,而且看起來蓬松,但實際上壓縮后體積非常小,因此四個人忙碌了一上午,采摘了好大幾筐,但按照陳姜氏的說法就是還得采摘三天才差不多剛剛夠做兩床被褥,而被褥陳旭家已經七八年沒添置過了,而且陳虎當兵失蹤后家里越發困苦,幾床冬天的被褥早就朽爛的沒有絲毫御寒的功效,幾個月前那場大雨之后,那些破爛也沒從老舊的茅草屋里面抱出來,幾個月下來霉爛的更加不堪,如果今年再不添置新的厚被和厚衣,一家人冬天的境況可想而知。
“去年我們都是用粟草當被子蓋的,我和娘每晚都要凍醒好多次,腿上都起了好多凍瘡,我還聽見兄長半夜凍的嗷嗷叫……”杏兒一邊干活兒一邊嘀嘀咕咕,不過陳旭想不起來自己到底有沒有嗷嗷叫,但不管怎么說,今年的情況肯定大有改觀,至少家里的粗細麻布不缺,足足買了七八匹,做衣服做被褥綽綽有余,只是填充物不耐寒的問題不好解決。
因此陳旭一邊弄蘆花,同時一邊繼續昨天的想法,反復思考之后決定在家里做一張土炕,這樣既能解決晚上睡覺的問題,同時還能解決不能在房間里燒火取暖的問題,可謂一舉兩得,有了炕,再冷的天也能扛過去,如果還不行,那就做兩個。
火炕雖然他沒做過,也沒見過,但卻知道北方都是睡炕,而且在后世還是旅館的標配,南方人大冬天跑到東北就是為了坐在炕上吃一頓酸菜豬肉燉粉條然后曬幾張朋友圈,而土炕要做出來并不難,就是把土灶做大點兒,密封好,做好煙囪排煙和注意煙火安全就行了。
因此這個想法一出來,陳旭便懶得弄蘆花了,拉著虞無涯回家開始丈量房間策劃圖紙,看看房間里的炕該如何設計才最方便最實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