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旭知道北方有種植高粱的傳統,而東北人常吃的窩窩頭就是用高粱面做成的,不過有澀味,還塞牙,不好吃,陳旭有一次逛美食城吃過一次之后就再也沒碰過。
農村人喜歡在田坎地頭種一些高粱,不過不是用來吃,而是把高粱的穗刮干凈之后扎成笤帚,家家戶戶都有,因此陳旭自小便接觸,自然是很熟悉的。
但他不知道秦朝已經開始大規模種植高粱了。
這玩意兒雖然不好吃,但可以釀酒啊,而且是釀酒的絕好原料,高粱酒比起稻米釀的酒更醇更香,特別適合用來釀制高純度的白酒,而且特別符合西北人民的氣質,一口下去像燒刀子一樣火辣辣的,既勁道又霸道。
這一口袋足有三十四公斤的樣子,或許可以用來試一下釀酒,至于吃就算了,特別難吃。
將這些種子和稻米高粱也收好之后,開始卸下最后兩車貨,上面裝的都是各種礦石等稀奇古怪的東西,這也是他最為期待的東西。
就像趙擎說的一樣,因為陳旭些的東西全部都莫零兩可語焉不詳,而且描述也都不清不楚,因此這兩車東西真的就是亂七八糟,各種顏色的石頭裝了十多筐,混雜在一起五顏六色,看的陳旭眼花繚亂,這些石頭雖然看似雜亂,但每一塊上都寫有字跡,不過不是名字,而是產地。
陳旭先大致翻看了一下,里面不僅有綠色黃色的的銅礦石和紅色的鐵礦石,還有晶瑩剔透的琥珀、各種顏色的晶體礦石,甚至還有珍珠瑪瑙等物,品種足有兩百余種,陳旭足足花了一個多小時,才差不多弄了個大概,心情比較激動,里面竟然真的有煤,而且質量還不錯,是那種光澤度很好的大塊煤,而且他找到了拳頭大小一塊黃色的東西,含有很刺激的味道,他聞過之后確認是硫磺無疑。
陳旭松了一口氣,有了硫磺,只要再收集到硝土就可以試著制造火藥了,至于配比需要慢慢試驗,化學反應方程式是記不住了,但黑火藥中硝碳硫的比例大致是6:3:1,硝的含量越高越不穩定,爆炸力也就越強,硫是助燃劑,也是氧化劑,至于碳主要是作為吸附劑,而且因為碳也容易燃燒,可以起到穩定燃燒的穩定劑,剛發明火藥的時候,這三種物質混合比例差別不大,但發展成熟后,6:3:1的比例基本上就是最穩定也是威力最大的一種配方,后世有了化學方程式之后,其中比例又經過精細調整,似乎硝和硫的比例又有所增加,但增加量很少,而且化學興起之后,各種威力更加強大的炸藥接踵出現,黑火藥這種被譽為中華四大發明的東西很快就被淘汰了,不過一些偏遠山區的獵手還在自己炒制黑火藥打土銃。
陳旭現在不指望什么硝銨炸藥,硝化甘油,塑膠炸藥C4等高爆炸藥,只需要能夠制作出最老土最普通的黑火藥就行,再加上秦朝如今發達的鑄銅技術,做出青銅土銃和火炮來完全不成任何問題。
而且眼下又有了煤,距離煉鋼鐵也只有一步之遙,只要找到一些好的冶煉工匠,在自己的指導下煉出鐵幾乎沒有太大的難度,有了鐵,有了火藥,基本上就快進入宋朝了。
似乎這一步跨度有點兒大,不知道會不會扯到蛋蛋?
陳旭略有些失神。
而且這些礦石種類太多,沒有充足的化學和物理實驗設備,除開一些一看就是玉石和卵石的石頭之外,其中許多都無法判斷成分,要知道自然界許多礦石晶體看起來都差球不多,如果不是礦物專家,光憑肉眼幾乎無法分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