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越之地實際上對于大秦來說,猶若雞肋一般!”陳旭接著說。
“雞肋?何解?”秦始皇楞了一下問。
“食之無肉棄之有味!”陳旭拱手。
秦始皇默默思忖許久之后點頭:“不錯,嶺南實際猶若雞肋,朕棄之不舍,但又略有猶豫,朕也知道嶺南難取,所以一直還并未下定決心,上次巡游東南之際,朕去了五嶺之地視察,詳細詢問了戍邊將士和斥候,但朕歸來之后仍舊心有猶豫,清河侯方才所說,正是朕難以下決心的原因,嶺南之地,難取亦難舍,不然朕當初也不會讓上將軍去清河鎮詢問你。”
“既然陛下也覺得難以取舍,又何必孜孜以求取舍,不若先將其放在一邊,等時機成熟之后慢慢商討對策,嶺南越族混雜,而且野蠻并不團結,即便是放在那里,也不會對我大秦有太多影響,越族絕對不會凝聚一團集結大軍來攻擊我大秦,相反,西北的匈奴和胡人才是我們中原的生死大敵,無論是當初的燕趙,還是如今的大秦,一直都被其不斷襲擾,因此數百年來都在不斷修建城墻試圖將匈奴南下之路擋住,而實際上最好的防守乃是進攻,只有畢其功于一役,一鼓作氣徹底掃平匈奴,才能徹底平息北方之患,因此臣認為,與其耗費時間和兵力平定南方并無威脅的百越,還不如養精蓄銳一鼓而定北方,北方一旦平靜,南方猶若囊中取物,只看陛下什么時候想取而已!”
“何況河南河北之地水草豐足,匈奴在此放牧數百年,即便是強取下來,也會得到數以十萬計百萬計的牛羊馬匹,這些牲畜剛好是我大秦稀缺之物,羊毛可以織衣,牛馬可以耕種,一旦數以百十萬計的牛馬分配到我大秦主要產糧區,加上深耕精作的耕種之法,兩三年之后,我大秦的糧食便可以翻上數倍,全國百姓衣食豐足,自然人心安定,六國余孽之禍慢慢自會消弭無形。”
秦始皇點點頭:“清河侯之言朕也認同,不過朕還是想看過清河侯改良的馬具和兵器之后再做打算,匈奴之禍在于其游移不定,想一鼓作氣擊潰其主力非常困難,這也是朕一直想先取南越再平定北方的緣由!”
“陛下放心,您見過之后必不會失望!”陳旭臉上露出笑容,“過幾日準備好之后,臣請陛下親自去城外驗看改良的成果。”
“好,朕便等待清河侯的好消息!”秦始皇臉上也露出暢快的笑容。
從皇宮出來,陳旭頗有些興奮。
只要能夠改變秦始皇先攻打嶺南的計劃,可以說歷史就已經扭曲了一大半,在沒有馬鐙的年代,騎兵的作用主要是用射箭來襲擾敵人,謂之騎射,根本就不能手持兵器近身戰斗,因為很容易就會被撞下馬背,而有了馬鐙馬鞍這種可以借力的馬具,一個馬卒的戰斗力完全可以發揮出來,加上有了長槍和馬刀這種進攻的利器,以一當十并不是奢望。
想象一下,一個奔跑中都要用全身之力夾住馬肚子趴在馬背上的人面對一個可以雙腳借力雙手完全釋放的對手,完全就像一頭野豬沖進羊群之中,犁田一樣可以一路拱翻過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