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下大秦商賈的地位低賤無比,這個情形已經在大秦延續了一百多年,從朝堂到民間根深蒂固的都認為商賈是低賤之民,不值得尊重和重用。
而如果大秦想要強盛,沒有強大的商業基礎那是萬萬不行的。
無論是工業農業還是將來征服世界,光靠軍隊不行,窮兵黷武的結局只有死路一條,秦始皇再厲害,也絕對無法用一群快要餓死的農民去支撐連連征戰,那樣莫說是征服地球了,征服亞洲都搞不定,因為隔壁的孔雀王朝和安息帝國都不是吃素的,而是兩個比匈奴強大數十倍、實力不下大秦的帝國,而現如今,大秦連搞定匈奴都還力有未逮。
匈奴如今還是一盤散沙,正是正好對付的時候,一旦等到冒頓單于干掉東胡和月氏之后一統西北建立龐大的匈奴帝國,到那時大秦就會和漢朝一樣,內憂外困陷入膠著之中。
所謂先下手為強,因此這便是陳旭孜孜以求要力圖讓秦始皇先懟匈奴的原因。
而不管怎么打,大秦都需要改變國內對于商賈的歧視政策,改變對于農民的殘酷剝削和壓迫,減少徭役和賦稅,讓商業和農業盡快協調發展,然后通過科技推廣建立一套初步的工業體系,用鋼鐵、煤炭、水泥作為支柱產業,有了便宜而耐久度高的各種農具,有了寬闊通暢四通八達的公路,有了更大更牢固的車輛,整個大秦就會快速發展,這樣才能支持龐大的軍隊四處征戰,搶奪奴隸反哺工業加快建設,搶奪牛羊馬匹擴大農業和運輸,后世的西方諸國都是依靠搶劫發家致富的,而還沒有被扭曲變形的儒家理論污染的大秦更加習慣于這種野蠻的進階方式。
“陛下,只要商賈能夠得到重用,其實天下之事都可以付諸商業!”陳旭心情輕松的
“天下事皆都可以付諸商業?”秦始皇臉色頗為凝重。
“不錯!但今日臣想說的還是約法三章的問題,關于更多商業之事,等陛下有空臣再細說。”
“那好,第三條約法又是什么?”秦始皇點頭問。
“第三條剛才臣已經說過了,那就是用征討河南之地俘獲的俘虜和繳獲的牛羊馬匹、羊毛皮貨等折價抵償給商賈!”陳旭說。
“用奴隸和繳獲之物抵償商賈也未嘗不可,但想要從河南之地驅趕運送回來也極其困難,數十萬頭牛羊馬匹,還有羊毛皮貨,恐怕也得動用十數萬民力!”一個大臣點頭說。
“非也,方才我已經說了,天下之事皆都可以付諸商業,這些東西都讓商人自己去解決,我們只負責賣給他們!”陳旭搖頭。
“還請清河侯細說?”就連左相李斯都忍不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