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戰國策》的編者劉向更是直言不諱的指出:“秦信同姓(即宗室,這里指趙高)以王,至其衰也,非易同姓也,而身死國亡。故王者之治天下在于行法,不在于信同姓。”
這句話的意思就是指秦始皇太過于相信趙高這些皇室宗族而忽略了真正的法治,只是把律法施加在普通老百姓身上,而沒有真正的依法治國,這才導致身死國亡,要是當初趙高犯罪被蒙毅砍了,就不會出現后來發生的事情了。
后面發生的是陳旭知道,但蒙毅不知道,但這并不妨礙陳旭用來嚇唬蒙毅。
其實也不算是嚇唬,而是擺事實講道理,用大數據來分析趙高的人生軌跡和歷史走向。
而蒙毅自然也知道陳旭說的肯定有夸大其詞的成分,但根據他對于趙高的了解,對于兩人之間化解不開的仇恨來說,陳旭所說的事情幾乎就是板上釘釘水到渠成的事。
只要趙高的計策成功,蒙氏必然全族遭難。
而對于蒙毅這種深耕朝堂數代,位居上卿老謀深算的人來說,在趙高死和自己死之間絕對頭腦非常清新,決計不會按錯鍵。
因此不管是陳旭利用他也好,還是他為了蒙氏三族的性命也好,必須接下陳旭丟出來的這個燙手山芋,無論再難吃也得閉著眼咬著牙啃下去。
因為陳旭說的不錯。
陳旭是仙家弟子,只要趙高一天沒有證據證明陳旭是個冒牌貨,就必然要隱忍下去,而這個身份皇帝應該最清楚,不然的話就不會有如今陳旭在朝堂在咸陽的超然地位,因此蒙毅自然也很相信陳旭就是仙家弟子,而神仙的弟子就算是一坨屎,凡人也得供起來膜拜,好從上面吸收一點兒仙氣,因此即便是趙高謀逆成功,陳旭也最多就是離開咸陽,然后往伏牛山中找個地方隱居起來,不會有絲毫的損失和性命危險,但蒙氏就不一樣,家大業大而且都是凡夫俗子,趙高殺起來是不會有半分的心理負擔的,一刀一個而且還樂此不疲。
看著蒙毅很快就消失在青麥起伏的農田和樹林之中,陳旭終于也是長舒了一口氣。
這個燙手的大山芋終于讓他找到了一個下家接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