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陛下,清河侯此策是利國利民之舉,臣以為要盡快籌備!”工部令宰纮第一個站了出來。
“臣等附議!”宰纮之后一大群工部的官員以及許多大夫、博士都呼呼啦啦站起來頂貼,就連內史令齊宕都在其中。
“嗯,清河侯此策的確是良策,假以時日必為我大秦培養諸多能工巧匠,朕準了!”秦始皇捻須點頭。
“謝陛下!”陳旭躬身行禮,然后再次開口:“陛下,臣還有奏!”
“請講!”
“臣再提請陛下籌建撰史館,征召大量名士編撰上古至今的史集,以此為華夏正本清源,不至于因為史料混亂而導致民間爭執不休!”
“此策也是良策,朕準了!”
“陛下,臣再提請陛下籌建書局,征召大量名士整理流傳民間流傳的古籍,包括詩書經義、先賢諸子、農耕地理,天文歷法,法律條令等一切內容,最后匯編成一部囊括上至遠古,下至當今的百科大典,以此讓后世子孫能夠了解我華夏傳承萬載的輝煌,同時也能知道陛下囊括天下之博大胸懷,也必然贊揚陛下開創的偉大帝王之道!”
秦始皇眼神猛然一亮,然后快速點頭說:“不錯,清河侯此策和朕想的一樣,照準!”
“謝陛下!”陳旭行禮之后坐下。
秦始皇的眼神掃過整個大殿,滿朝文武依舊沉默,似乎沒有人愿意站起來上奏,秦始皇眉頭微微皺了一下說:“清河侯提請的三策,都與我大秦民生息息相關,同時也可以安撫百家方士,朕很高興,不過既然以前有了衛生院,現在又有了工學院,朕就再組建一個農學院,匯聚天下農學名家,負責編撰農書,改良農具,培養大量精通耕作畜牧養殖的人士,到時候委以農吏派遣到全國郡縣指導耕作種植!”
“陛下圣明,一旦農學院籌備完成,數年之后有了大量精通耕種養殖的農吏,我大秦糧食增產數倍也定然是水到渠成之事!”戶部令高騰第一個站起來。
“陛下高瞻遠矚,我等贊同!”大殿之上所有人都一起站起來拍馬屁。
秦始皇心情大暢,笑著說:“籌建工學院之事交由工部,籌建農學院之事交由戶部,籌建撰史館和書局之事交由……嗯,暫時交由清河侯吧,剛好還有一個報館,清河侯方便一起管理,這些事繁紛無比,但也不急于一時,就請清河侯多多操心!”
“臣遵旨!”陳旭一口答應下來。
掌控報社,就是掌控輿論喉舌,再掌控撰史館和書局的一大票百家名士,基本上就把天下的知識分子都囊括在自己手中,這是一股非常巨大的力量,以后再做改革之時,這些人就會替自己搖旗吶喊,如果有人攻擊自己,這些人就會在報紙上將對手噴的體無完膚,如果是杠精,直接就會被唾沫星子淹死,連在報紙上抬杠的機會都不會有。
“工學院、農學院、書局、撰史館必須加緊籌備,館舍由內史府負責擇地修建,其他事項由右相和六部協調處置,籌備完成之后報奏中書省……”
“喏~”秦始皇一如既往的雷厲風行,辦事毫不拖泥帶水,吩咐完畢之后三省六部的官員都站起來領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