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拿鐵錘來!”陳旭吩咐。
站在旁邊的一個匠工趕緊去工棚拿來一把五六斤重的鐵錘,陳旭吩咐圍觀的人都讓開一點兒,然后親自動手對著這塊水泥磚使勁兒砸了幾下,發現果然非常結實,幾錘才將一個角砸碎。
這個硬度已經和青石沒什么區別了,甚至比青石的韌性還要強一些,青石主要成分是碳酸鈣,在石料材質中偏軟,不然也不會大量用來制作石磚,整個咸陽城的城墻和大小宮殿,幾乎都是用石磚、陶磚和夯土配合制成,屬于最常用的石料,就是因為青石易于加工,但即便是易于加工,青銅制作的鑿子對付起來還是磨損的非常厲害,而且加工一塊長兩尺寬厚各一尺的石磚需要近半個時辰,這還是在石料比較規整的情況下,一個熟練的工奴和匠工一天也制作不了多少,因此眼下咸陽各處去大興土木所需的石磚都是靠人工堆出來的,一點兒都無法投機取巧。
但有了水泥就不一樣了,簡單的用砂石加水混合就可以快速澆筑出來大量的水泥磚甚至直接澆筑在模具之中,遠比青石磚方便百倍不止,而且運送也方便。
陳旭對于眼前水泥磚的結實程度很滿意,于是又去挨著仔細觀看了水泥工坊的各個處理環節和步驟,對于其中一些需要改進的地方做了一些更合理的改進指示,最后來到放置大鐵磨的磨坊。
說是磨坊,其實就是兩道夾墻,寬三丈高兩丈,夾墻上面用粗木搭建了一個操作平臺,中間一個漏斗剛好對準下面鐵磨的磨眼,夾墻側面有一個小型的吊臂,將一筐筐舂碎的青石料吊到操作平臺上,工奴用鐵鍬將碎石鏟入漏斗之中,下面有人驅趕犍牛轉動鐵磨,石料便會被磨成生料,其他煤鐵礦石和水泥石料最后也是同樣投入鐵磨中磨碎,等磨到鐵磨下面的大木盆中裝滿之后就會停下來歇息,工人就進來將磨好的生熟料運送出去。
這副大鐵磨重達五千斤,光是為了鑄這副鐵磨就用了十多天的時間,因為從來就沒有做過這么大的翻砂模具,澆筑的時候五個煉鐵爐同時冶煉出完全相同配料的鋼鐵,動用近百工匠才一次澆筑成功,而這副大鐵磨的澆筑成功,也讓煉鐵工坊的工匠們澆筑大型鋼鐵鑄件的技藝得到了極大的提高。
而為了驅動這副大鐵磨,動用的是兩頭強壯的犍牛,而且還不能一次工作太久,不過這都是當前的權宜之計,陳旭想的是等河邊的大水車制造成功之后,到時候就可以用水車來帶動鐵磨,不過最近是不太可能了,因為夏季經常暴雨漲水,水壩修了一大半已經近乎于停工,水車還懸在河岸邊,不過倒是考慮可以先把水車驅動的水磨先設計修建出來。
水泥工坊這次燒制出來能達到如此強度的水泥,陳旭感覺完全是已經成功了,這和后世普通水泥強度幾乎沒有任何區別。
而陳旭在仔細的詢問中也很感概,光是研究到目前的狀態,水泥工坊先后動用十多位工匠數十位學徒近兩百工奴,試驗過的配方達到三十多種,燒制出來的成品達到數萬斤,而光是磨碎的石料和煤鐵礦石還有黏土更是堆積成山,期間消耗的錢糧陳旭根本就沒計算過,這些都是趙擎在負責,而動用如此多的人力物力和財力,功夫不負有心人,雖然眼下僅僅只成功了數百斤的水泥成品,但不可否認,這將是繼鋼鐵之后,能夠推動大秦帝國快速往前發展的重大利器,將在建筑、交通、水利等重大基礎建設方面發揮出超越時代的能量。
當然,要真正讓水泥發揮出來基建的威力,產量是個巨大的瓶頸,但想來有秦大大做后盾,如果看到水泥的效果,即便是陳旭想把地球挖個窟窿秦大大也必然不會有太多猶豫,人不夠不要緊,大秦鐵騎眼下可以橫掃匈奴和東胡,抓幾萬人夠不夠?不夠還可以繼續抓,可以一直抓到北極連北極熊都抓過來幫忙推磨。
等待混凝土凝固的時間,陳旭又跟著公輸勝去隔壁的鋼鐵工坊和鐵匠鋪觀看了他和麻桿合作打造的錢幣模范和鑄幣沖壓機。
錢范比較簡單,因為有陳旭、張蒼還有幾個有玉器打磨雕刻經驗的工匠設計成功的圖案,加上幾個有制作錢范經驗的工匠和翻砂制模的工匠的反復試驗,一錢、五錢、十錢和五十錢的四種錢幣的母范已經鑄造成功,四種采用不同材質的銅幣也已經用傳統工藝制作出來一些,重量與設計的要求幾乎沒有差別。
看著擺放在細麻布上的四種大小顏色各自不同的錢幣,看著上面精美清晰的花紋,陳旭拿起來仔細觀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