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他萬萬沒有想到的。
甚至是絕然沒有想到的。
按下葫蘆浮起瓢,實際上絞盡腦汁拉上蒙毅和趙高斗智斗勇最后好不容易成功了,但歷史照樣還在用最大的努力使勁兒扭曲著往后世所知的軌跡上運動。
一旦李斯成為了胡亥的老師,將來必然會用最大的努力推胡亥上臺,除非皇帝提前立下太子。
但根據眼前的情形來看,皇帝暫時還沒有立太子的打算。
自古以來帝王的心思最難猜測。
或許是皇帝對公子扶蘇不太滿意。
又或許只是一種簡單的制衡之術,讓自己和李斯相互敵對,形成一種新的朝堂平衡的結局。
李斯對于秦始皇來說,絕對屬于完全可以依賴的重臣,也是屬于可以把江山社稷交給他輔佐的首要人選,這從李斯在朝堂的地位就可以看得出來,幾乎每奏必準,皇帝有任何拿不定主意的幾乎都會詢問李斯。
而自己的存在是一個異數,帶有仙家弟子的光環,因此和其他所有的臣子都不一樣,其他人皇帝可以掌控,唯有陳旭自己,皇帝肯定感覺無法掌控,自己的的存在,實際上是游離于朝堂和皇帝的掌控之外,特立獨行充滿了變數。
而作為雄才大略的千古一帝,雖然沒有兩千多年的歷史積累和眼光,但心性絕對屬于當世最強大的,他允許自己在他眼皮子底下折騰,但他對于大秦的未來,絕對他有自己的規劃和打算。
即便自己真的是仙家弟子,皇帝也絕對不會允許自己染指他的江山社稷。
半年相處下來,陳旭雖然知道皇帝對自己很器重也很倚賴,但皇帝或許也擔心自己將來會威脅到皇位的安全,害怕將來自己輔佐上臺的帝王會被操縱,就和趙高暗中的打算一樣,因此用李斯來輔助一位公子上臺,到時候自己和李斯在朝堂之上呈現分庭抗禮的局面,李斯也必然不能一手遮天,如此就能保證后輩子孫對大秦江山的掌控……
但為何會是胡亥?
除開扶蘇之外,皇帝還有二十多個兒子,按照長幼秩序,無論如何也輪不到胡亥上臺當皇帝。
難道胡亥的身份與眾不同……
瞬息之間陳旭想了許多,但無論哪一條都感覺不太靠譜,因此只能很快把心中亂七八糟的想法都先拋到腦后。
因為無論哪種狀況,陳旭都絕對不會允許胡亥上臺,哪怕秦始皇和歷史上一樣幾年后死在路上,并且也沒有立下太子,在迫不得已之下他也必須干掉李斯和胡亥。
散朝之后,滿朝文武都臉色糾結的離開朝堂。
許多大臣就在朝堂外的廣場上三五成群的結伴討論最后發生的這兩件事,一些人偷偷的看看陳旭又偷偷的看看李斯。
如若沒有李斯當胡亥的老師,肯定眼下絕大多數的官員都會滿臉堆笑的跑上來和陳旭打招呼,因為少師的封號意味太過鮮明,大秦將來的接班人不是扶蘇就是子嬰,但皇帝的另一個決定,卻讓這件事變得撲朔迷離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