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安魚粱剛好在辦公室,兩人喝茶交流了一會兒之后陳旭就離開報館去科學院。
召集了幾個精通繪畫和雕刻的工匠詢問了一下,幾個工匠都贊同用陶板來制作雕版,因為在泥板上雕刻圖案和文字在人類的歷史上已經傳承幾萬年了,還在遠古時候人們都知道可以用這個方法把文字和圖形保留下來,而且只要雕刻好以后放進火爐中燒制成陶板,只要不摔壞莫說印刷幾百幾千次,哪怕是幾萬次肯定也沒有任何問題。
于是陳旭把這個任務交給了幾個工匠去研究和設計。
陶板不同于木板,制作起來很容易,只需要用細膩的陶土制作成膠泥,然后制成大小形狀都合適的泥板,等晾干之后就可以在上面畫畫雕刻,雕刻完成燒制成陶板,一塊插畫就完成了,而且泥板可以大批量的制作儲備,需要的時候直接使用,成本比木板可以說小了數十倍,幾乎可以忽略不計。
而最早的活字印刷術就是用的泥活字,宋朝的畢昇發明的。
陳旭并不是不知道,只不過因為歷史上的雕版印刷一直都是用的木板,所以他沒有拐過這個彎來而已。
對于改進印刷術,其實陳旭原先也想過用泥活字的,但考慮到泥活字和木活字一樣,每一顆都要手工去雕刻,這是一個極大的浪費,遠不如用澆筑法來的快,因此直接制作活字鋼模,然后澆筑融化的青銅汁,這樣就和鑄幣一樣瞬間就能鑄造一顆活字來,而且即便是失落或者損壞隨時都可以大量生產,而不像泥活字需要先制作泥坯,然后雕刻,再放進火窯中燒制,其中還可能出現變形損壞的,而且在使用過程中也可能會碰撞摔壞等情況。
關于活字印刷,除開中國最早發明的泥活字之外,西方發明了鉛活字。
鉛的熔點雖然比青銅低很多,四百度左右就能融化,但是鉛有毒,在冶煉過程或者制作過程中都可能污染水土也會讓工人中毒,這個陳旭首先排除了,然后還有熔點更低的錫,但錫偏軟不說,而且在零下十多度的溫度下會開始灰化變成粉末,錫的這個屬性還曾經讓拿破侖領導的法軍吃過大虧。
1812年,拿破侖率領數十萬大軍攻入俄國之后遭遇惡劣的嚴寒被活活凍死,其罪魁禍首就是軍服上用美麗的錫制作的紐扣,因為錫紐扣在極低溫度下都化作了粉末,軍服無法扣上御寒,撤退之中六十萬大軍只剩下一萬返回法國本土,其他的都凍死在撤回的途中。
因此采用如今冶煉技術最為發達的青銅就成了陳旭鑄造活字的首選材料,首先是如今銅礦都陸續被收歸國有,民間的青銅制品在接下來的數年都會被鋼鐵制品置換代替,青銅將很快從普通百姓的生活之中退出,銅除開鑄錢之外已經開始出現大量的富裕,眼下比鋼鐵要多的多,遠比重新冶煉一種性能不穩定的其他合金來的更加方便。
因為副院長張蒼如今每天帶著一群科學院的匠工匠吏整天泡在陳旭的清河別院中設計安裝制造自來水系統,科學院最近安靜多了,人也少了許多,陳旭在科學院轉了一圈,發現唯一還在開工的就是玻璃研究室。
幾個月過去,湯廷帶著三個幫工不斷的改進玻璃的制造工藝,融化冶煉的各種物質上百種,制造出來的亂七八糟的玻璃狀器物成堆成堆的就胡亂堆放在工棚里面。
眼下正是盛夏最為酷熱的時候,一走進玻璃研究室的房間,陳旭就感覺一股令人無法呼吸的熱浪撲面而來,湯廷和三個幫工皆都穿著粗麻罩衣帶著牛皮手套正圍著熔煉爐忙活,風箱拉扯的呼呼啦啦,煤爐里面火焰通紅,四個人渾身皆都渾身汗透,如同水里面撈出來的一樣。
“嘩啦~”陳旭行走之間,一不小心踢翻一堆玻璃制品,瞬間稀里嘩啦散落一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