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來魚粱公今日也在報館,旭失禮了!”陳旭趕緊對著安魚粱拱手行禮。
“安魚粱拜見清河侯!”安魚粱還禮之后猶豫了一下說,“侯爺,方才聽聞齊郡和東郡兩郡爆發水患,沖毀百萬畝糧田,沖毀民宅淹死人口牲畜無數,老朽特來請求一件事?”
“魚粱公請言?”
“陛下諭令老朽方才已經知曉,侯爺要在咸陽征集衣物運送去災區,我渭河學院有數十位年輕學子,整日只會讀書寫字,四肢不勤五谷不分,因此老朽想安排他們為此次賑濟災民出一份力,侯爺可以安排他們去幫忙收集整理衣物,也好讓他們領悟一些腳踏實地的工作,不至于養成了只會夸夸其談的秉性!”
“義工?嗯,不錯不錯,魚粱公與我想的倒是不謀而合,我還準備去召集一些能寫會算的文吏幫忙,如果魚粱公的高徒能夠幫忙就要容易的多,此事我會和陳總務吩咐一聲,明日您讓渭河學院的學子直接來報館聽候差遣便是!”陳旭十分高興的點頭。
“多謝侯爺!”魚粱公的態度很嚴肅認真。
平白無故多一群義工,陳旭自然很高興,找到陳平之后把這件事說了一下,讓他明日好好安排這些渭河學院的學子幫忙做登記就行了,搬運貨物這種事估計那些學子細胳膊細腿的弄不來,但即便是如此,這也是一個非常好的開端,等以后全國各地的學校陸續辦起來,可以每年發動學子做義工記入學業考評之中,這也是鍛煉學生理論聯系實際的一個非常重要的手段和方法,不至于培養出來的盡是一幫眼高手低只會夸夸其談的書生。
第二天一早,新一期大秦都市報提前三天上市。
還是如同往日一樣,新報紙處于哄搶銷售的狀態。
如今的報紙銷售除開沿街吆喝售賣的報童之外,還在咸陽城幾個文士和商賈云集的區域專門設置了十多個售報亭,其中還有一個設置在朝議大殿的門口,是皇帝御批的,這些售報亭統一用木頭搭建,方圓不過一丈空間,和后世的售報亭差不多,不過里面日常出售的只有一份報紙,不過隨著印刷廠的不斷擴大,撰史館和書局以及百家論壇期刊的出現,以后各種書籍雜志會越來越多,這些售報亭的內容也會越來越豐富。
合理引導,健康發展,這是陳旭創辦報社的初衷。
而創辦撰史館,既是為了趁著如今大秦史料豐富,便于收集整理,提前將散落民間的一些古老史集收集起來保存,同時也是為了化解一部分上躥下跳的各家門徒。
書局同樣是這個打算,大周是華夏文明空前繁榮的時代,歷春秋戰國直到如今的大秦,詩、書、經、子集浩若煙海,皆都是數百上千年傳承下來的先賢智慧結晶,毀滅斷絕任何一種,都是華夏文明的重要損失,何況其中還有大量涉及軍事、治國、耕種、養殖、醫術、計算、音樂、美術、識字、占卜等和生活息息相關的諸多典籍,將這些本來不成系列的知識重新匯編整理,最后成就一部華夏先秦文庫,而且能夠把這些書籍和資料妥善保存傳承下去,陳旭相信,即便是他穿越到大秦什么都不做,這件事也足夠他名垂青史。
華夏之所以能夠在戰火甚至滅亡的邊緣一次次浴火重生,就是和這些千古傳承的文化分不開。
世人以詩為美,以經為德,以書為尊,以禮為綱,形成了華夏文明的脊梁,并以此傳承數千年而成就永不坍塌的信仰。
后人都說中國人沒有信仰,其實中國人的信仰就是自己的祖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