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郡遭遇特大水患,陛下要開倉放糧賑濟災民?”
“此事我大秦從未有過,陛下果然仁義也!”
“不僅如此,陛下還要委派匠吏和醫士,還要從河北征調數萬頭牲畜免費發放……”
“前所未有之舉,災民必將感恩戴德……”
“嗯,報館還要籌集舊衣物運送到齊東兩郡免費發給災民,此又是一樁善舉,某還有幾套舊衣物,回去讓娘子翻出來縫補一下捐贈給報館!”
“兄臺所言不錯,兩郡遙遙數千里,來回月余,我等去幫忙賑濟災民恐怕做不到,但送幾件不穿的舊衣物盡綿薄之力還是可以……”
“某老家就在齊郡,不知家中族人可好,不行,某要回去一趟……”
“水火無情,這已經是十天之前的事情了,如果不是報紙登載出來,我等再過十天也不一定知曉,兄臺急著回去也沒用,而且來往車馬不方便,還不如去報館詢問一下,看看他們征集的舊衣物何時運送,你也好去幫忙,順便跟著一起回去!”
“兄臺一語驚醒夢中人,某這就去報館詢問!”
報紙拿到手后,許多人就直接站在大街上開始討論觀看,而且大部分人也都習慣于先看首版的朝廷諭令和實事新聞,看完之后,許多人都開始回家準備一些舊衣物準備捐贈,還有老家在兩郡的文士商賈也都涌往報館詢問更加確切的消息,其中許多人直接就要求幫助征集和整理舊衣物,為家鄉的父老鄉親盡一份力。
“請求來往與齊郡東郡兩郡的商船幫忙托運舊衣物?”
在商賈聚集的城南,一些拿到報紙的商人聚在一起討論這個報紙頭版唯一和商賈沾邊的話題。
“此事恐怕吃力不討好,不可貿然摻與!”
“付兄說的是,某也感覺不可貿然答應,此去齊魯兩地兩千余里,而且還有大量的衣物,這些衣服并非是糧食銅鐵,皆都輕浮而體大,如今河船長不過十丈,闊不過三丈,如果報館征集到數萬件衣物,恐怕得數十船才能運送完畢,去還好說,順風順水三五日便可到達,但返回全靠船工和奴仆以纖繩引之,至少月余才能復歸咸陽,這一來一去消耗的錢糧無計其數……”
“是啊,本來某還很有興趣幫忙,但想想還是放棄為好!”
“不知幾位兄臺看到最后的這幾個字沒有?”其中一個身材瘦高的商賈指著免費登載廣告的消息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