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于兩個丫頭的教育陳旭感覺自己很失敗。
雖然有水輕柔每日教她們讀書寫字,還教一些詩詞音樂,但水輕柔自己也畢竟才十八歲,沒有任何教育小孩子的經驗,而陳旭大部分時間還是很忙,科學院和工廠的事情幾乎每天都有人來匯報,更別說報館、撰史館、書局、印刷廠還有修橋制藥等亂七八糟的事情越來越多,而且兩個丫頭越長越大就越發管不好了。
一個女孩子,還是溫柔一些比較好。
比如五公主、比如水輕柔、比如蒙婉,雖然不是出生在皇家就是在公卿商賈,自幼不缺吃穿用度,生下來就是錦衣玉食,但卻并沒有養成驕橫跋扈的性格,相反都很溫柔而且彬彬有禮,至少對他是這個樣子的,至于對別人陳旭想想王青袖,再想想江楚月,似乎這些貴族少女的禮貌也是分人的,也不一定像看到的這樣溫柔。
特別是同為貴族家女兒的江楚月……嗯,那是個最特殊例子。
而且陳旭也很奇怪,江氏都信奉儒學,怎么就沒把一個女兒教好,看來太過寵愛了不是一件好事,杏兒和虞姬的教育還要改變一下才行,不然以后出去瘋瘋癲癲掉他這個侯爺的面子。
為了招待兩位新來的小公主,陳旭只能不辭勞苦繼續制作果肉冰粉。
而在干活兒的同時也在思考對于杏兒和虞姬的教育問題。
這個時代的和后世儒學興起之后的情形很不一樣。
這個時代女人的地位也很底下,但卻沒有后世的三從四德和女子無才便是德等亂七八糟的說法,總體上來說,無論是從法律還是政治還是民生還是階級地位,華夏文明正在從一種非常混亂的狀態往統一的方面靠攏,但卻都還沒有找到一個正確的方向,也還沒有形成統一的認知。
而現在的儒家也不是后世的儒學那樣迂腐,相反卻是充滿了戰斗力,講求忠孝,講求尊卑,宣揚的是內圣外王,從來都不區分富貴貧賤,更沒有提出過對女人的任何約束,更多的反而是對政治的訴求,以思想和行動來教化萬民。
也就是說這個時代的人,并不歧視女人,只是父系氏族流傳下來的男性至上原則導致女人處于一種從屬地位,而不是用一種思想和學說去壓制女性,秦始皇巡游東南,在泰山封禪之后留下男主外女主內這種區分家庭男女關系的碑刻,就是因為如今的大秦,男女在家庭中的從屬關系并不明確,秦始皇想宣揚這種理論,讓女人和男人在社會分工之中各司其職,同時也可以減少女人和別的男人過多接觸行**之事,這可能是起源于秦始皇對于母后趙姬**后宮之事的厭惡和憤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