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差不多就是這樣,昨日陛下召見左右丞相進宮議事,聽聞就是為安排此事,王離會去西北軍營領兵防守匈胡!”蒙毅點頭。
“陛下已經發動了對匈胡的秋季戰爭,此戰必然大獲全勝,西北匈胡之患必然解除,安排王離去西北軍營有何意義?”
歷史上王離的確是在西北軍營,蒙恬被趙高矯詔逼死之后軍權落在王離手中,然后中原大亂之后,王離率領十萬戍邊的秦軍將士返回協助撲滅起義軍,但王離這支軍隊很快就被項羽擊潰,而王離也被項羽擒獲之后就沒了任何記載,據說是被項羽殺了。
但王離眼下還才二十余歲,并不曾有太大軍功,如今的職位也不過是中尉禁軍都尉而已,突然就安排到邊關掌握大軍來的的確有些突然。
“王離去西北軍營,清河侯應該可以猜到幾分,又何必明知故問,此次入秋之后攻擊匈胡大勝,必然有人要獲得封侯之功,而趙高之事讓陛下對我起了隔閡,必然會連累兄長,而這次大戰就是順理成章最好的機會!”
這些話如果是普通人,蒙毅絕對不會當面說出來,但他和陳旭打過數次交道,知道陳旭的秉性,而且兩人在對付趙高的時候也算是同一條戰線上的戰友,再就是陳旭答應娶蒙婉,以后蒙陳兩家算是嫡系姻親,而且蒙毅這樣直白的說出來,也是讓陳旭看到自己對這個翁婿關系的慎重,沒有把陳旭當做外人。
而蒙毅這樣做其中最大的原因是想抱緊陳旭的大腿。
一旦蒙氏兄弟被皇帝猜疑,以后許多事情就不太好預測,但朝堂無論如何變化,陳旭的權勢地位絕對不會被削弱,只會越來越強大,這從皇帝對于陳旭各種不斷的封賞就可以看出來,一個外族人得封涇陽侯,食邑三千戶,想盡一切辦法把女兒嫁給他,為了達到目的還要搭上蒙氏一個還未成年的嫡女。
皇帝所做的一切就是想把陳旭和大秦牢牢綁在一起,讓他安心呆在咸陽。
女兒還沒出嫁,外孫的侯爵和封地便已經準備好了。
這已經不是殊榮的問題,而是不講道理。
這份恩寵,天下無出其右。
因此滿朝文武誰都不會去得罪陳旭,包括李斯在內,現在陳旭提出的任何奏章他都不會去駁斥和提出疑問,因為駁斥恐怕也不會有用,疑問更沒有用,因為陳旭提出來的許多東西和想法不是常人能夠置喙和理解的,許多李斯根本就聽不懂。
比如水泥,這就是傳說中息壤一樣化泥成石的仙術,耳聽為虛眼見為實,陳旭要在渭河上修一座大橋,一條水泥路就可以駁倒任何人的意見,除開感嘆之外只能更添幾分對陳旭身份的猜疑和尊崇。
仙家弟子這個光環,足夠照耀整個大秦。
半個時辰之后,一桌酒菜吃的稀里嘩啦,清河佳釀喝了四瓶,蒙毅已經略有些踉蹌醉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