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此所有人在聽的同時,無數雙眼睛都開始閃耀出灼灼光華,恨不得跑上去把小侯爺的腦袋劈開看看,里面到底藏了一個如何妖孽的神魂。
陳旭花了大約四十分鐘講完了這堂課,然后面對的就是無數人的提問,包括安魚粱都按捺不住激動的站起來問了好幾個還沒聽懂或者說是還有疑惑的問題。
入秋的第一天艷陽高照,天氣異常炎熱,比之炎炎夏日更加干燥酷熱,陳旭講的口干舌燥,渾身冒汗的喝了好大幾杯涼茶仍舊不解渴。
但面對撰史館所有人的熱情,又不得不靜下心來仔細解釋。
因為如果現在不解釋清楚的話,一旦開始編撰之后出現各種情況就更加麻煩。
整整兩個時辰之后,這一節關于撰史館的授課才算是結束,而此時已經是正午時分。
在文學院的食堂和安魚粱、陳平以及一群博士大夫等人吃了一頓簡單的飯食充饑,又歇息了半個時辰之后,陳旭再次來到隔壁的書局。
書局的內部格局和撰史館差不多,不過面積大多了,足有撰史館三倍大不止,人員更多,房屋和更多。
進門處同樣掛著一個書局的匾額,兩邊的門柱上也篆刻著一副對聯。
左聯:百家爭鳴,仁德禮義為正道。
右聯:萬載傳承,詩書經義皆文章。
眼下大秦還沒有楹聯這種東西出現,各種神廟和樓館也不掛什么對聯,但后世各種道觀寺廟或者樓閣書院等古跡都有對聯,看起來不僅讓人心生感悟,而且還會聯想到許多流傳的故事。
而且作為文學院,不刻幾幅楹聯看起來總覺得不夠大氣上檔次,于是陳旭便在家絞盡腦汁寫了撰史館和書局的這兩幅對聯。
書局門口的這幅并不夠大氣,相反格局似乎很小,而且看起來對于儒家非常推崇,但并非如此,實際上諸子百家除開法家之外基本上都是講求仁德禮義的,因此陳旭的仁德禮義剛好戳中了文學院所有人的心坎兒,因此陳旭把這對聯提出來之后,報館的一群人和安魚粱皆都給予了極高的評價,認為這兩句話刻在書局門口非常合適。
不光如此,前來文學院報道的諸生也都大為贊賞,認為這幅對聯完美的詮釋了書局的宗旨和要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