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威低頭不敢接話。
這些問題太過敏感,作為臣子不能去胡亂猜測。
紫宸殿內安靜異常,許久之后秦始皇才從自己一團亂麻的思緒中清醒過來,手指輕輕的叩擊著書冊說:“關于松解商律的事情,朕并非不想,但朝堂和民間爭議太甚,特別是李相,三番五次奏請朕不要同意清河侯的提議,但清河侯并非常人,他如此堅持肯定有他的想法,同為朕的肱股,朕其實左右為難,我大秦統一天下李相功不可沒,若是沒有他的操勞和堅持,當初伐趙之戰便敗了,駁李相,朕不忍,但駁清河侯,朕更加躊躇……”
“陛下,臣多一句嘴,臣以為清河侯之策更加適合我大秦以后的發展,眼下我大秦天下已定百廢待興,如果長期壓制商業的發展,真的會對百姓生活不利,就只看清河侯研究水泥修建渭河大橋就看的出來,清河侯不參與朝堂政務,只想專心做一些實事,而不像滿朝文武一般爭權奪利……”
“眼下臣正在推行貨幣改革,也需要清河侯的大力支持,而且以前咸陽城內猶若一潭死水,商賈走卒皆都戰戰兢兢,整日只能看到諸生喧鬧不已,但清河侯一來咸陽,創辦報館,創辦文學院,一下就將這些百家門徒熙攘之聲化解的干干凈凈,現在大街上就看不到幾個閑暇之士,而且今日臣特意與清河侯攀談,清河侯還高興的對臣說,商業發展,就會帶動大量閑人就業,比如清河園,比如文學院,比如報館,比如科學院和工廠,還有公交公司,這些署衙的開設,足足吸納了數千平日無所事事的方士,這些人也并非想到處喧囂,而只是學無所用沒有一份穩定的工作而已,但如果商業不發展,這些人便無處安置,光靠朝堂署衙無法吸納……”
“東方道的修建,大量商賈參與其中,必定需要大量能寫會算的文士幫忙籌備,而且一旦修建好之后,這些水泥廠、服務站和物流市場還需要更多讀書識字的人參與其中管理經營,清河侯推算至少可以安置文士數千,普通幫工數萬,而這些人大部分都是閑漢,平日衣食窘迫困頓,只能到處惹是生非……”
“大秦強盛繁榮,也是諸位先王的遺愿,臣與陛下乃是血脈族親,秦強,則我嬴姓趙氏一脈強,秦弱,則我等趙氏子孫也臉上無關,陛下委任臣為少府令,臣一直戰戰兢兢如履薄冰,錢財用度皆都開支謹慎,皆是因為府庫窘困而已,這條東方道耗資四萬萬錢,如若不是清河侯,莫說一年,即便是五年恐怕也無法修建成功,今日清河侯在劇院演講,句句皆都發自肺腑,引的所有商賈熱血沸騰,才有如此踴躍參加搶奪意向合同的場面,臣也感同身受,感覺從未有過如此興奮之激情,清河侯如此殫精竭慮,非是為一己之私,松解商律,也的確會讓我大秦變得更加繁榮富強,如此良策,臣不知道還有何可以斟酌的必要……”
趙威這一句多嘴的話足足說了幾分鐘,說完之后忐忑不安的看著秦始皇。
抬出皇室族親的面子來勸說秦始皇,這是趙威有史以來第一次。
說完之后他才感覺后背冷汗直冒,不知道自己為何會如此沖動。
但陳旭在清河劇院拿著喇叭筒沖著臺下數百位商賈揮舞著手臂聲嘶力竭的嘶吼的樣子就像一個魔鬼一般浮現在他腦海之中,又讓他有一種壓制不住的沖動,要把自己心里的話毫無顧忌的說出來。
“你說清河侯這次能不能成功?”秦始皇對趙威的話并沒有絲毫的介意。
“難!即便是籌備到充足的錢糧,但如果沒有足夠的支持,一年之內恐怕很難完成!”趙威嘆口氣搖搖頭說。
“嗯,這條路必須修好,也必須按時完成,通傳下去,沿途郡縣和三省六部必須完全配合科學院的調度計劃,你去吧!”
“是,臣告退!”
“來人,通傳監察省御史大夫入宮商討國事!”
“喏~!”門外有宮人迅速遠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