領先的原因并不是因為科技發展,而是因為華夏雖然分分合合,但都還是處于一個統一的中央集權領導下,相對于西方的混亂和宗教壓制來說,華夏還是非常注重耕種和民生修養,也沒有宗教裁判所這種黑暗的宗教體制超越在國家之上。
但所謂萬事有利有弊,華夏傳承之大秦的這種中央集權的皇權統治的確極大維護了華夏的平穩發展,但被尊為國教的儒家理論也發展的越來越變態,極度的排斥科學的進步,在西方文藝復興浪潮的推動下,西方擺脫宗教影響開始大力發展科技的時候,也正是中華儒學禮教最為猖獗和森嚴的時候。
明末,西方快速崛起,東方卻在滿清入關之后更加保守,度過一段被吹捧過剩的康乾盛世之后,華夏完敗于西方文明。
中華文明的發展雖然看似一直領先西方近兩千年,但其實從古希臘開始便已經奠定了落后的基礎,大秦崛起之時,也正是希臘文明蓬勃發展之時。以蘇格拉底、柏拉圖和亞里士多德三位緊密傳承的師徒發展出來的邏輯學、數學、物理學、倫理學甚至包括天文以及對于生命靈魂的研究和認知,已經遠遠超出了東方文明,而由西方哲學體系誕生出來的科學理論已經大大超越了華夏的玄學理論,開始進入了唯物觀的科學發展時期。
雖然不能判斷科學和玄學到底哪個才能真正主導人類的未來,但在玄學已經無法推動人類繼續前進的時候,科學理論就是最好的認知世界的方法。
東方哲學唯心。
西方哲學唯物。
這就是兩種不同文明發展的最大分歧和不同,而且也因此走上了不同的道路。
東西方文明的差異就在于,東方能夠支撐繼續前進的動力是人文,而西方是宗教,華夏從春秋時期開始,便已經開始擺脫了宗教的束縛,百家的繁榮興起徹底將鬼神邊緣化,祭天敬神慢慢變成了一種儀式,對于國家的影響非常小,而西方卻一直籠罩在宗教文化的影響之下,而宗教對于科學更加排斥,使得科學在西方也一直沒有發展起來。
不然的話或許都等不到明清時期東方便會被西方虐的體無完膚。
因此陳旭穿越而來,把科學理論提前在大秦這個荒寂的時代釋放出來,沒有動亂,沒有宗教的壓制,只要說服秦始皇這個最大的BOSS,數十年之后華夏必然會走上科技發展的道路,混亂的西方將不再有任何的機會。
紫宸殿中靜悄悄的。
秦始皇呆呆的坐在椅子上,一只手里舉著一個茶杯充當太陽,另一手不斷的撥動地球儀旋轉……旋轉……旋轉,他的臉色看不出來喜怒哀樂,但眉毛和胡須卻不斷的輕微抖動,腦海中仿佛一鍋煮開的粥,撲撲啦啦的要從七竅之中噴出來一樣。
陳旭什么時候走的他都忘記了。
他現在眼中只有這顆旋轉的木球,眼神中一遍又一遍的旋轉掠過大秦那一小塊涂成了黑色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