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歷王是周朝第十位君王,王室外憂內亂不思治國,卻仍舊荒淫無道窮奢極欲,國力日衰導致財政入不敷出,于是在一個叫榮夷公的建言下,周歷王要求增加稅收,采藥、砍柴、打獵、捕魚甚至是喝水走路都要交稅,百姓怨聲載道,許多輔佐的大臣都覺得不妥,紛紛進言要求歷王廢除這些收稅的國法,但周歷王不僅不聽,反而是重重懲罰那些進言的大臣,同時還到處抓捕咒罵自己的百姓,弄得百姓在路上走都不敢相互說話,只敢用眼神交流,由此鎬京變的死氣沉沉,再也聽不見有人罵歷王了,于是歷王還得意洋洋的說:你們看,現在沒有人敢罵我了吧!召公虎進言說:防民之口,甚于防川,堵不如疏,不讓人說話是要出大事的。周歷王不聽勸告,繼續收重稅并且嚴酷的鎮壓百姓,三年之后,民眾發動暴動沖進王宮,士兵也跟著造反,周歷王只好倉皇而逃,躲在一個叫彘的地方最后死在那里,而周朝從此開始走向了不可逆轉的衰弱道路。
周朝的典故可以說秦朝的官員皆都清清楚楚,畢竟隔的年代并不久遠。
防民之口甚于防川這句話后人皆知,陳旭在辦報紙的開始就猜測到可能會有人攻訐報紙的言論,因此還特意惡補了這段歷史典故,此時拿出來反擊李斯,正當其用。
“鎬京就在渭河之南,歷王之錯近在眼簾,莫非李相欲做第二個榮夷公乎?閉塞言路,不讓天下百姓說話,李相進言是要讓陛下學那周歷王?”陳旭的語氣仍舊咄咄逼人。
事到如今,退讓已經沒有太大的余地,即便是今天的法術之爭勝不了,但氣勢一定不能輸太多,要讓李斯以后更加收斂一些,免得時不時的來戳一下自己軟弱的地方。
報紙和百家論壇一定不能倒,這是將來推動改革的前沿陣地和最重要的手段。
“清河侯所言極是,禁閉報館必然會讓天下士子洶洶而起,報紙的作用也與日俱增,正是因為有了報紙,有了許多編輯和記者的辛勞,我等才能坐在家中得知天下之事,從商周至我大秦,除開周歷王之外,無有聽聞絕塞百姓言論者,李相切莫誤導陛下,還請收回封禁報館查封百家論壇和緝捕編輯的奏請!”一個四品官員站出來。
“臣等附議!”呼呼啦啦一大群官員站起來頂貼。
李斯臉皮微微一跳,沉默一下之后拱手說:“陛下,報館猶可饒恕,但妖言惑眾的孫丕決不能恕,不然臣恐怕以后還會有更加大逆不道的策論出現,臣以前說過,大秦之亂,始于諸生,陛下不可不防!”
“李相言之有理,臣等附議!”朝堂之上同樣有一大票官員呼呼啦啦站起來為李斯頂貼,
瞬間朝堂之上兩群人互不相讓的死死瞪著對方,擼袖子翻白眼兒試圖用眼神飚死對方。
一直靜坐不語的馮去疾身體一動準備站起來,但陳旭卻搶先開口:“臣以為,處置孫丕非明智之舉,還請陛下三思!”
“清河侯,你意圖為亂國者開罪耶?”李斯憤然大怒。
“李相何必如此憤怒,百家論壇廣開言路,不絕民間之言,實為我大秦繁榮鼎盛之兆,法術十弊論固然言語有所不妥,但并非處處胡言亂語,壓制商業,刑法苛刻,賦稅沉重,禁絕民間來往,百姓實苦不堪言,以前執行這些法令,是因為掃滅六國之故不得不為之,但眼下我大秦已經一統華夏數年,正是修生養民發展民生之時,時勢皆已不同,但朝廷依舊抱殘守缺不改法令,非明理也,某不知這孫丕是何方人士,也不想去探查他的跟腳,從法術十弊論中我們至少可以看出,以前我們高居朝堂聽不見的聲音已經出現,讓我們可以清晰的知道百姓想說什么,想要什么,一旦抓捕懲處,天下百姓皆不敢言,難道李相想讓陛下做第二個周歷王耶?”陳旭反問。
“難道清河侯想要支持孫丕此獠的言論,徹底廢棄法術,自毀大秦立國之根基?”李斯臉色冰寒的看著陳旭。
“本侯沒有,法術治國乃是大秦穩定和昌盛的根基,不可廢也不能廢!”陳旭搖頭。
朝堂之上一陣騷動,無數人都因為陳旭的退讓感到不可思議,同時也有許多人也微微點頭,就連皇帝緊繃的臉頰都微微松弛下來。
李斯愣了半天,并且感覺非常難受,就像一拳打在一堆蘆花枕頭之上一樣,彎彎繞繞準備了許久的一擊竟然被陳旭輕易的退讓化解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