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旭重視封地和農莊的夏糧收獲,而對此事更加重視的是皇帝。
早在一個月前,關于今年夏糧收割和征收夏糧稅的諭令早就通過中書省下發至全國郡縣,而且這些諭令也登載于每一期的報紙之上通傳天下,而進入六月之后,全國夏糧陸續進入收獲期,戶部派出了大量官吏和監吏分赴全國各地視察夏糧的收獲和各地糧倉的清查整理和統計,以好讓新稅糧能夠按時入庫。
而各地的巡查和監察情況也每天都有驛卒快馬送入咸陽報于戶部,然后在朝堂之上通報出來。
根據各地陸續傳來的情形看來,今年夏糧的收獲將比去年又增產不少,最先推廣新式耕種方法的南陽郡再次拔得頭籌,增產已經穩妥翻倍,而中原地區的三川、河東、河西、上黨、東郡、齊郡、碭郡等開發的比較早人口密集的富庶區域也喜獲大豐收,增產至少都在五成以上,其他遙遠的郡縣巡查情況雖然還未報回咸陽,但根據今年各地并沒有大的水旱災害的情況來看,糧食增產的期望值也非常高。
最讓人側目的是齊、東兩郡,經歷了去年夏天的大河水患之后,因為在陳旭的建言下皇帝開倉放糧并且大力賑災,雖然人口和牲畜農具損失巨大,但經歷了苦難之后的當地民眾更加感激朝廷的幫助,因此開荒種糧非常積極,短短不過一年時間,從去年饑寒交迫千里赤地的赤貧狀態變成了如今遍地金黃的夏糧豐收態勢,根據傳回來的消息來看,齊東兩郡的夏糧增產幾乎近倍,是一個極其惹眼的數據。
因此當這個消息在朝堂之上通報出來之后,滿朝文武都為之震動。
最主要的根據監察情況反饋,當地百姓繳納夏糧稅非常積極,不像往年一樣需要各地鄉鎮的游繳和亭長的催收甚至抓捕威脅,都很自覺的用牛馬獨輪車送到各地鄉鎮的糧倉繳納。
“民心……民心可用啊!”
秦始皇看著這份特殊的奏報,非常感慨的在紫宸殿沉默了許久,開始慢慢回憶當初那場關于賑災的爭論以及后來陳旭的所作所為。
那一場賑災可以說讓朝廷收獲了齊魯等地民眾的非常大的好感,光是當地士紳和名流書寫的感謝信都有無數,其中許多還曾經登載于大秦都市報上通傳天下,讓天下百姓看到了皇帝對百姓的關心和愛護。
而后續民間自發捐助的大量錢糧衣物也極大的緩解了災區民眾的生活困境,加上朝廷諭令派發的大量牲畜農具和糧種,才使得數十萬災民度過災荒,然后又能力投入到生產自救和耕種之上,也才終于有了眼下這份奏報上看到的踴躍情形。
“民不畏死奈何以死懼之……”
“稅糧,當取之于民而用之于民……”
“民以食為天……”
“窮則獨善其身,達則兼濟天下……”
“臣民不能供養君王,是臣民的恥辱,但君王不能讓臣民豐衣足食安居樂業,那也是君王的恥辱……”
一時間,許多陳旭說過的話如同潮水般從皇帝腦海中掠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