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共十來個指南針,基本上都還是有效果,制作的也各自不同,但卻沒有一個陳旭看得上眼的。
太簡陋了,與他想象的差很遠。
看著陳旭不太滿意的神情,幾個匠工匠吏都有些羞愧,其中一個匠吏拱手說:“侯爺,這些指南針都是根據您上次提到的方法制作的,如今磁石不缺,唯獨轉動靈活而且結實的不好制作,因為指針太重了無法轉動,太輕了又無法固定……”
陳旭也沒辦法,只好在里面選了兩個自己感覺還比較靈敏結實的。
“指南針在勘察地理和野外出行都很重要,特別是對于探險和軍事用途非常大,因此你們要繼續好好研究,行了,這兩個基本上也能滿足我的需要,這次干的不錯,每人去財務室領兩百錢的獎金!”
陳旭站起來,拿著兩個羅盤就徑直離開了科學院。
華夏是世界上最早誕生指南針的文明,傳聞在上古時期,黃帝和蚩尤大戰之中便發明了司南車,依靠司南車的指引行軍打仗,但那個時候的司南車并不依靠磁石,而是利用純機械原理來帶動車上一個指向儀不斷調整方向,無論車往哪個方向行走,指向儀都永遠指著南方,因此被稱為司南車,而司南也是一個行軍打仗的重要官職,負責給軍隊隨時提供正確的方向。
到了春秋時期,有人發現了磁石可以吸引鐵質,然后有方士根據這個屬性打磨磁石制作了磁勺,放在光滑的平面上轉動,最后勺柄總會指向南方,這才是真正指南針的鼻祖,四大發明之一的指南針也正式出現。
不過這種司南也并非效果很好,因為磁勺太重,旋轉的過程中地磁力無法足夠讓其剛好停在指向南方的位置,每次偏差非常大,只能大概指向一個方位,這種簡易的司南設備大秦眼下還在使用,許多地方都能找到,包括這幾個匠工匠吏都是制作司南的好手,陳旭曾經試驗過很多次,先通過太陽辨別南方的位置,然后反復試驗磁勺,但十次足有六七次指向偏移都很大,只不過大致指向的位置是東南、南和西南的方向,絕對不會指向北面。
而去終南山里面,總不能帶著這樣一個不靠譜的東西去吧,失之毫厘謬以千里,說不定最后轉到死在里面也不稀奇,因為秋天的確雨水少而且林木凋落視野要開闊不少,但問題是秋天容易起霧,再加上山中情況復雜,有些地方一天到晚都是迷霧籠罩,沒有熟悉的向導帶路根本就無法辨識方向。
大秦眼下才兩千多萬人口,平時離開大城市之后就碰不到什么人,更何況莽莽大山之中。
上次要不是遇上兩個采藥的方士,估計就交代在里面的。
離開科學院之后,陳旭出城又去了一趟工廠,找麻桿取了一大捆牛筋和麻線混合搓成的繩索以及各種攀援用的掛鉤鎖扣等鋼鐵物件。
這一次進山,必須爬上翠微峰,無論能不能找到夏子衿,至少要努力不讓自己后悔,老婆丟了都不去找,男人不能窩囊到這個地步,雖然這個老婆是自己跑的,但畢竟陳旭知道她的心思,也知道那種苦楚,水輕柔不是傷心到極致,絕對不會做出這樣的決定,因此陳旭發誓即便是用一輩子的時間,也一定要找到她,讓她明白,自己是真的不在乎有沒有兒女。
因為有兒女又如何,自己老爹老媽有自己這個兒子,大半輩子省吃儉用供自己上大學,然后畢業還沒多久就掛了,只留下老兩口傷心到絕望。
何況,眼下這個時代本就不是他應該呆的地方。
認識水輕柔,是他穿越之后用情最深的掛念,這個女人和他前生今世認識的所有女人都不一樣,根本就不像凡俗的人類,天然帶有一種讓他靈魂深處無法割舍的愛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