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二天一早,卯時,天色剛剛微亮。
陳旭吃完簡單的早餐之后便在一群護衛和少年的護送下啟程離開吳中。
隨行的除開蕭何劉邦曹參之外,還有江楚星和江楚月兄妹二人,而跟隨的馬車卻增加到了二十多輛,全都是新式的四輪貨車,大部分都捆扎的鼓鼓囊囊,里面裝的都是吳中當地的特產,銀魚干、白魚干、白蝦仁、藕粉、菱角干、果脯、糯米、絲綢、桑葚酒等,其中大部分都是五湖園的四位商人幫忙籌備的,江珩也準備了不少,而陳旭也并沒有太過拒絕,主要是來一趟太不容易了,特別是銀魚干和蝦仁這兩種太湖特產眼下在咸陽根本就買不到,這些東西雖然是美味,但卻并不是大眾消費品,價值不高,千里迢迢運送到咸陽估計商人連路費都掙不回來,而且西北雖然沒有江南的水產多,但魚蝦還是有,別處的人也沒有必要花大價錢吃這些東西,畢竟在這個時代,吃不飽飯的還是大多數,每年凍死餓死的人也大有人在,賣兒賣女的到處都是。
而在陳旭離開之時,一場盛大的祭祀活動也在江珩和吳中官員的主持下在姑蘇山下的水神廟召開。
數萬民眾匯聚而來,郡府的卜官巫祝主持祭祀,擺設香案,供奉瓜果三牲,一群穿著神服帶著面具的巫卜神漢隨著鑼鼓跳大神感謝湖神賜予的巨蚌祥瑞,而把巨蚌從湖里撈起來的周勃身上也被巫祝涂滿了三牲的鮮血和顏料,畫的跟一個鬼似的接受萬民的膜拜,憨厚的臉上緊張局促不停張望陳旭等人離開的方向。
而就在陳旭離開吳中之后半個時辰,兩撥人馬先后也離開吳中。
一撥人皆都是彪悍的青壯年,為首一個濃眉大眼滿臉絡腮胡子的大漢,具都攜帶著刀劍,騎著駿馬尾隨陳旭的隊伍而去。
另一撥人有車有馬,為首的是一個少年和一個少女,正是項羽和項菁這對堂兄妹,挎著劍帶著斗笠,跟隨的一群仆從男女老幼皆有,出城之后沿著陳旭等人來吳中的路線往下相而去。
陳旭人多車多,自然走的不快,而且大江兩岸到處都是河流水澤,加上夏日水流充沛,因此只能沿著驛道顛簸著不斷換乘舟船,而為了避開和巡游的皇帝迎頭撞上被人認出來,陳旭也派遣侍衛前方不斷打探,早晚趕路午間休息,一天趕路不過百里,一路從江陰度過大河,轉道如皋,過東臺,足足用了十天時間到達射陽。
射陽自古以來就盛產海鹽,眼下整個大秦幾乎大半的海鹽都出自射陽,這里靠近大海的區域到處都是引灌海水的曬鹽場,當初齊國就是靠海鹽大發其財,并且為了和秦國爭霸,更是用海鹽來掐秦國的脖子,不允許鹽商往秦國販鹽,這也導致秦國食鹽奇缺,不得不覬覦匈奴在河南的鹽湖和楚國的巴鹽,由此也和楚國翻來覆去的打了一百多年才好不容易征服巴蜀,將盛產井鹽的巴國納入大秦版圖,這才解決了鹽禍危機。
而到了如今,射陽的鹽業更是繁華無比,這里聚集了全國各地的鹽商,通過絡繹不絕的車馬將大量的粗制海鹽運送到大秦幾乎所有郡縣。
而如此繁華的地方陳旭自然感興趣。
但更感興趣的是巡游東南的始皇帝。
三年前為了去瑯琊尋找方士出海探尋神山仙島,因此路過射陽也不過匆匆一瞥,而三年后的再次巡游,皇帝竟然在射陽停留了整整十日,扎下行轅接受當地官員士紳和商賈名流的拜見,而且還仔細巡查了大海邊那一望無際的綿延數百里的曬鹽場。
和皇帝的巡游隊伍相遇,陳旭雖然不想露面,但還是喬裝打扮裝作內地的鹽商,饒有興趣的也來到海邊,迎著充滿了海鹽腥咸味道的海風觀看這個壯闊無比的曬鹽場。
皇帝的排場自然是最大的,數千禁軍和玄武衛的保護下所到之處萬民伏拜,對于皇帝出巡的陣勢陳旭自然司空見慣,在咸陽的時候,他跟著皇帝不知道出城多少次,皇帝到他的清河別院拜訪也有好幾次,每次都是數千人馬把清河別院包圍的水泄不通,就連別院內的一條狗都要按在地上檢查一下有沒有攜帶刀槍弓弩等威脅皇帝性命的物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