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下大秦有三位上卿,陳旭雖然不是上卿,但身份早已超然在上,算得上是朝堂的第四位巨頭。
李斯馮去疾在分封的問題上都不愿意開口,陳旭自然也不想摻和。
不過陳旭擔心也沒有用,皇帝拉著陳旭來到草木凋零的后花園在涼亭坐下,沐浴著清冷的秋風,有宮女獻上熱茶之后退去,皇帝開口:“對于分封之事朕還有些躊躇哦,不知愛卿能不能幫朕出個主意?”
陳旭端著茶杯苦笑一下說:“陛下,此乃皇族之事,臣是外臣……”
“欸,愛卿怎會是外臣,你是詩嫚的夫君,朕的女婿,本就是皇族!”秦始皇義正言辭的拒絕陳旭的推諉。
好吧,陳旭不得不承認,皇帝當初把女兒嫁給他就是為了把他也綁上船,如果大秦翻船,他不得不幫忙,而且事無大小都得幫忙。
“陛下,月氏是大秦攻略西方的通道,雖然地形狹小物產貧瘠,但地理位置卻非常重要,陛下擔憂的就是月氏的掌控不能出現動蕩,免得將來出兵西方諸國造成混亂,因此分封鎮守此地的王子必須能力卓著而又忠心耿耿……”
陳旭一說到忠心耿耿,秦始皇的臉色慢慢嚴肅起來,這一點才是皇帝至今猶豫不決的最大原因,之所以皇帝要采納李斯的建議采用全國的郡縣制而不采用分封制,就是吸取了大周崩塌的經驗。
大周繼承商制大肆分封諸侯,的確很快就將周朝控制的勢力范圍擴大的數十倍,兩三百年時間便從黃河流域擴展到幾乎如今和大秦同等的疆域,東夷西狄南蠻北胡盡皆被這些諸侯披荊斬棘踩在腳下,一個個都攻占了偌大的地盤,但隨著這些諸侯的崛起,諸侯的野心也在不斷的膨脹,其中包括秦國自己也是如此,而且還變本加厲,最后連周王室也被秦國挖坑埋了取而代之,諸侯爭霸七國爭雄,整個華夏烽火不斷幾乎貫穿整個周朝的統治時代。
為了大秦不重蹈大周覆轍,秦始皇強力排斥分封制,甚至不惜采用李斯的建議焚燒書籍屠殺百家方士來穩固這個政策。
但郡縣制的確在民間的根基不足,這個問題秦始皇還是非常清楚的,而且上次陳旭提議采用分封制的時候,也明確說到了皇室的統治地位問題,如果不分封自己的一群兒子,那么這些兒子完全沒有任何地位,除開一個尊貴的身份之外沒有絲毫的權利,在這個依靠血統統治國家的時代來說,這是一個極大的隱患,立下的儲君有能力還好,如果沒有能力,大秦可能會落入權臣之手,而這個權臣以前在秦始皇心中甚至還包括陳旭,不過現在他已經漸漸把這個想法看淡了許多。
因為陳旭的追求和滿朝文武似乎都不一樣,平日根本就不在乎權勢,你不去請他他根本就不愿意上朝參政。
分封一個王子容易,如果這個王子野心勃勃不好控制就會是一個極大隱患,而且最重要的還有統治能力,能不能把這條通往西方的道路守好才是關鍵。
“陛下,如今成年的公子有六位,皆都聰慧無比,分封出去臣以為都不會有太大問題,只需要再安排幾個老成持重的大臣輔助就行了,何況除開西域還有匈奴和東胡甚至遼東之外的箕子朝鮮,這些地方都可以分封出去,人選之上陛下如果斟酌不定的話,其實可以對諸位公子進行一次考試!”
“何為考試?”秦始皇好奇的問。
“考試就是做一篇策論,讓諸位公子論述自己的治國方略,如今百家門徒治國策略皆都不同,和諸位王子來往的也都秉持不同理念,陛下只需擇優而封,然后派往諸地進行治理,以三年或者五年為考察期限,若是治理卓有成效,則任其統治,若是成效不足,則可以將其調回咸陽輔佐朝堂理政,其實這個方法也可以推而廣之,天下郡縣官員皆都可以如此委任,只是眼下還不到迫切必須之時!”
“愛卿這個策略的確是一個好方法!”秦始皇眼睛微微一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