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剿滅項氏叛軍,熊山侯出師不利全軍覆沒,還把命送了,根據事后的軍報看來,一是熊山侯大意輕敵被叛軍伏擊,二是南方地形太過復雜,到處都是山川溝壑,在余江縣城遇到伏擊之后地形狹窄無處可退,最后被叛軍連番沖殺之后傷亡慘重,因此南方的地形地勢根本就不適合大規模的兵團列陣沖擊,而嶺南之地更甚,地形比九江和會稽郡更加復雜,加上密如蛛網的河流,行軍和糧草運輸都非常困難,這也是當初朝中許多將領反對大規模出兵的原因。
但這次不一樣,幾支戴罪立功的秦軍早就在嶺南廝殺和越人廝殺三年,對嶺南的地形和戰斗方式已經非常熟悉,而且還占據了大范圍的地盤,給秦軍大軍進攻留下了足夠的空間,后勤保障也不可同日而語。
而且最主要的是這次有戰無不勝的帝**神王賁大將軍坐鎮指揮,天時地利人和已經都倒向大秦,只要準備充足,一鼓作氣掃平嶺南已經沒有了太大的困難。
這是一次難得爭取軍功的機會。
因此一群在咸陽閑的蛋疼的武將自然不會放棄這個良機,一旦錯過不知道又要等多久才有機會領軍打仗。
“任囂,趙佗二位將軍何在?”
“臣在!”
兩個身穿錦袍頭戴武冠的大將興奮的站出來。
“朕令二位將軍為征伐嶺南之副將,受朕兵符和兵部兵諫,三日后啟程去越城嶺拜見通武侯,接受其調遣出兵掃平嶺南!”
“遵令!”任囂趙佗兩人笑的合不攏嘴拱手領命。
看著略有些文士風范的大將任囂和英俊魁梧的趙佗,陳旭臉皮忍住輕輕的抖了幾下。
無論歷史怎么變化,有些基本的東西還是沒辦法改變,比如熊山侯屠睢的死,比如眼下皇帝安排趙佗和任囂為將去征服嶺南等,但唯一的變化卻是因為項梁提前起兵反叛導致征服嶺南的大將變成了王賁。
而這個改變讓歷史已經無法判斷。
但按照王賁的屬性來說,這次掃平嶺南應該不會有太大的波折,特別是還有趙佗和任囂這兩個后世征服嶺南的大將協助,按道理嶺南幾乎已經算是唾手可得,并入大秦的版圖可能就是在接下來的一年時間就可以完成,至此和后世的中華版圖已經完全合并。
接下來皇帝又是一番安排,三省六部的官員各自都接到配合這次出兵的任務。
而陳旭也只是作為一個旁聽者,皇帝這么急匆匆的把他弄回咸陽而且還迫不及待的喊他來朝堂聽課,必然也是為了這件大事。
一切都安排完畢,差不多又到了散朝的時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