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月底,寒涼的西域進入春天,已經到達月氏王庭開朝建衙的二公子嬴高在屬臣和幕僚的協助下,經過大半年的籌備之后,王庭終于走上正軌。
除開任命了自己的左右丞相和御史三位主官之外,一切仿照大秦朝廷和郡縣設置的三省六部官員及管轄各部族的官員也都配置完成,以前統一的月氏部落被劃分為兩郡八縣,下轄大小三十余部族,這些部族首領也被用中原統一的官職命名,被委任為郡縣的主副官員,并且根據部族大小還設置了郡尉縣尉和警卒等等,而為了加快對于月氏部落的統治,嬴高按照大秦皇帝的諭令,開始在月氏各部落推行中原文字語言的教育,安排大量從五大學院調配的匠工學徒指導月氏人開始學習中原先進的耕種植養殖理念,推廣大秦的各種律法和計量衡,制作四輪馬車和農具皮甲衣服等,因為月氏相對于中原的確落后太多,涼王嬴高先后派遣數支使臣和商隊來咸陽,要求用皮貨羊毛胭脂大蒜金銀玉石等特產換取鐵器、軸承、瓷器、玻璃、陶器、麻布、糖酒、茶葉、絲綢和筆墨紙硯等西域奇缺的物資,而皇帝也很爽快的大袖一揮,安排三省六部和科學院等部門悉數照辦。
因此隨著使臣和商隊的來往,中原的各種物資也源源不斷運送到月氏,同時帶去的還有一捆捆的大秦都市報和書局出版的諸多詩書子集,這些西域難得一見的書報很快成為了跟隨涼王而去的百家門徒和幕僚屬臣最喜歡的東西,成為了他們了解大秦各種實政新聞的最好手段。
王庭籌備開始,嬴高便發下諭令,從月氏各部征召兩萬兵卒,委托李信幫助訓練,同時讓隨同而去的匠工開始大規模打造馬鐙和馬鞍等馬卒裝備。
三月底,中原已經進入濃春時節,但西域才不過進入春天,紛紛揚揚一場春雪之后,大地開凍草原花草盛開,涼王嬴高親自帶領兩萬月氏大軍配合江琥和李信兩路大軍開始往西進攻,首戰便是月氏的老鄰居烏孫。
烏孫和匈奴月氏一樣,同屬胡人部落,一樣不事耕作逐水而居,是典型的游牧民族,而同屬于游牧民族,自然對于水草豐美的草原具有很強烈的霸占意識,因此就好比月氏和匈奴關系不好一樣,烏孫和月氏關系同樣非常惡劣,烏孫部落的首領昆彌在十多年前就被老月氏王干掉了。
烏孫雖然實力不如月氏,但卻也是西域諸部之中實力僅次于月氏的部族,而且因為殺王之仇,屢屢進犯月氏邊境,這十多年一直和月氏處于交戰狀態,眼下距離烏孫最近的月氏部族叫敦煌部,但敦煌王如今已經被廢,敦煌王的身份變成了敦煌縣令,下屬配備了涼王從中原帶來的縣尉和幾個屬臣,幾乎沒有軍事指揮權利,而且這個敦煌王也是去年才最新提拔的,以前的老敦煌王在圖南王戰敗往西逃竄之時順手宰了,不光掠去數千頭牛羊馬匹和上千族人,基本上一點兒老底子都被摟光了,眼下有點兒一窮二白的狀態。
而圖南王掠奪敦煌部之后,也知道一旦大秦接管月氏,必然會追殺他,因此圖南王將搶來的牛羊馬匹和女人帶到烏孫投靠了烏孫王,而且為了穩固自己的實力,圖南王往西攻擊樓蘭占據了一片區域,算是穩住了腳跟。
有了圖南王的幫助,烏孫王去年入秋之后發動了一次對敦煌部落的進攻,結果敦煌部再次被搶劫一遍丟失了無數的人口和牛羊馬匹,不得不向月氏王庭的方向退卻,眼下敦煌大部分已經落入了烏孫掌控之中,但烏孫王也不敢繼續往月氏進攻,雙方眼下處于相對平靜的對峙狀態。
四月初,李信和江琥兩支大軍合兵一處,加上涼王的兩萬月氏仆從軍到達敦煌,四萬大軍如同黑云一般席卷而至,瞬間就將烏孫的數個部族碾成灰燼,占領敦煌之后在酒泉扎下大營,然后修整十日之后再次出兵攻擊烏孫,很快便擊潰烏孫王的大軍,斬烏孫王和十余部落首領,短短不到十天時間便占領烏孫,圖南王眼見秦軍兇猛,只能再次帶著數千部族和劫掠的月氏烏孫上萬族人往西逃竄,與樓蘭再次混戰一場之后遁入荒漠往西而去。
涼王嬴高跟隨李信和江琥部協同作戰的同時也不斷擴充地盤,占領烏孫之后就地搜刮糧草資助兩路大軍的同時分置縣治委任官員,很快就將烏孫納入管轄范圍之中。
而占領烏孫之后,實際上就已經打通了后世所稱的河西走廊,眼前面對的就是散落在沙漠和雪山周邊的許多不同的部族和小國。
等嬴高將烏孫等部族全部安置妥當之后,李信江琥在將消息送回蒙恬大營的同時,繼續召集烏孫部族身強力壯的族人經過短暫的訓練,加上涼王嬴高分配的一萬月氏軍隊,混編成為兩支仆從大軍,一路跟隨李信沿著荒漠邊緣向西北方向的伊吾(哈密)進攻,另一路跟隨江琥順著荒漠南沿往樓蘭進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