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熱鬧鬧半個月之后,商業廣場開業的熱情開始慢慢消退,但每日還是有數萬人涌到商業廣場游玩購物。
打折活動雖然結束,但這種新奇的購物方式也已經漸漸深入人心,劉邦也在陳旭的授意下隔三差五的推行活動,比如全商場的打折券或者抵扣券,甚至每天都還有一個抽獎活動,凡是購物滿一百錢的顧客憑借商場當日開具的購物收據,就可以參加一次抽獎,獎勵也五花八門,有全場通用的現金券,有稀奇古怪的小禮物,以此吸引顧客的興趣,增加回頭率。
總之是這個商業廣場開業之后,陳旭已經把后世所能想到的所有商場促銷的商業手段都照搬了過來。
大秦雖然窮困,但咸陽不是別處,這里王侯公卿富豪商賈數十萬計,普通民眾也不是窮鄉僻壤的鄉下平民,即便是混跡于咸陽的百家門徒如今也大部分生活都有著落有自己的工作,隨著商業的蓬勃興起,大量能寫會算的文士都被商人重金聘請做了師爺或者幕僚,而光是報館、文學院、科學院等機構就足足招聘了數萬人,這些人每個月都有不菲的收入,有這些高收入人群的支撐,咸陽的商業氛圍自然會越發繁榮興盛。
陳旭穿越過來已經到了第七個年頭。
而這七年之中咸陽和大秦的變化,只能用眼花繚亂來形容,大秦的糧食增產三倍不止,鋼鐵水泥的產量從無到有已經成為了支撐大秦基建和工業發展的最大推動力,科學院的各種研究也已經到了開始推出商業應用的時間段,特別是軸承的出現,水泥馬路的鋪設,物流得到極大發展,而齒輪的研發成功,簡單的工業機器也即將引來一個井噴時期。
工業和商業繁榮的同時,文化也在蓬勃發展,報紙和書局各種經史子集的編纂出版通行全國,一些郡縣大學中學的籌建,士族階層也都開始融入到這股潮流之中,靜下來心來研究學問,一些民間故事和詩詞也開始出版發行。
而一輪嚴打之后,民間的動蕩也徹底平靜下來,在各君縣鄉鎮軍警的壓制下,以往那些無所事事打架斗毆的閑漢流氓也全都老老實實開始耕作務農,不敢再有絲毫的蹦跶和不滿,因為現在全國都在修路,在陳旭的推動下,徭役也在大量減少,除開必不可少要征召民夫和役卒的軍事活動和國家建設之外,大量基建都是商業模式,國家投錢招標,商人接單,賺多賺少都看商人的本事,而商業活動不能征調徭役,只能建筑隊自己花錢招收民工或者購買工奴,其中最便宜而又最好的方法就是向各地郡縣征調刑徒,只需要提供口糧就行,因為刑徒屬于勞動改造,不用發工錢,表現好的可以減刑,表現不好自然只能挨餓挨揍,對于這些刑徒上到皇帝下到平民都不會有任何好臉色。
因此以前那些在民間上躥下跳不服王法的俠客便是最慘的群體,以前一個個整天提著刀劍牛逼的不得了,如今一個個全都像孫子一樣在工地上挑水抬石修路攪拌混凝土,大部分臉上都刺著字,想跑都跑不了,一旦逃脫被抓回來,必然是罪加幾等送去驪山替皇帝修陵寢,一直會修到死。
陳旭雖然自己也喜歡武俠,也曾經有一個除暴安良鋤強扶弱的武俠夢,但如今他已經成為了剝削階級,這些江湖俠士自然也是他的眼中釘肉中刺。
為了給大秦續命,這些綠林豪杰和劍俠刀客最好都老老實實拿起鋤頭變成農夫接受勞動改造,成為一支建設大秦的生力軍。
俠以武犯禁,陳旭覺得法家說的一點兒都沒錯,一個安定的社會不需要英雄豪杰,流氓更不需要。
即便是大秦眼下仍舊有許多豪強官吏欺壓平民,冤假錯案也層出不窮,但大秦的安定團結不容挑戰,小我服從大我,這是大秦平穩發展必不可少的陣痛,任何時代,都沒有絕對的公平,也沒有絕對的正義。
一切符合統治階級利益的才是最好的。
陳旭一手推動的各種改革在和大秦貴族妥協的過程中,也在不斷驅動底層的民生發展。
任何改革和發展,都是不斷妥協的政治產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