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初分封時候的意氣風發,變成如今這幅窘困模樣,這是嬴高自己都并不曾想到的。
從無到有建設一個國家,竟然是這般的困難。
這還是有大秦做強大的后盾的前提下,如若沒有大秦巨大的威懾,估計想讓月氏和烏孫所有部族能夠服帖都是一件無法完成的艱巨任務。
“清河侯……怎么就能那樣輕松的完成各種改革,幾年時間就把大秦變成了一個繁華富庶的國度,而我就辦不到呢?”嬴高坐在高高的王座上揪著下巴上一叢短短的胡須喃喃自語。
“大王,西域諸國與大秦相隔七八千甚至上萬里之遙,來回一趟耗時足有半年,我涼國剛好處在必經之路上,只要策劃妥當必然會很快繁華興盛起來!”右相站起來拱手安慰嬴高說。
“策劃妥當……該如何策劃才算妥當?”嬴高臉色郁悶之極,“如今本王修建了市場,也和大秦一般降低了商稅,但這些西域客商不停下來交易,奈何?”
“大王勿要太過憂慮,這些西域客商從中原賒購貨物運送去西域售賣,來往不方便,若是大王出面去咸陽請求陛下賒購大批的瓷器絲綢玻璃茶葉等西域胡商需要的貨物囤積,以后這些西域胡商豈不是就不用去咸陽了!”一個大臣站起來說。
“劉中丞說的不錯,大王,既然清河侯可以把大量貴重物品賒給這些西域胡商,肯定也愿意賒給涼國,畢竟大王的身份和那些胡商完全不能比!”
“然也,大王可派出使臣去咸陽拜訪清河侯!”
許多大臣都欣喜的站起來頂帖。
“二位丞相以為如何?”嬴高也是面帶喜色的看著自己的兩位丞相。
“臣以為此策必然奏效,只要有清河侯出面,大秦的商賈必然愿意把貨物賒給涼國,只要有了這些貨物,到時候我們再轉賣給西域來的胡商,這一進一出必然也能掙到不少錢財!”左相興奮之極的連連點頭。
左相名叫左丘平,乃是編著春秋和國語兩冊史書的史官左丘明之后,祖籍齊郡,乃是齊國望族,家世淵博,因為受魯地儒家門徒的影響,因此皆都精通儒學,但左丘氏后人對于儒學也并非一味的吹捧,而是存在很多的批判繼承,實際上受到到齊國稷下學宮的自由學術影響,左丘平算是一個非常務實的融會型學者,從齊地跑到咸陽呆了數年一直不得重用,而且親眼目睹了清河侯一系列的改革措施以及對荀子治國理論的推介,因此對于治國也非常的務實,這次跟著嬴高來到月氏之后,接連獻上幾條策論獲得了嬴高的賞識,被授予左相之職,涼國能夠在短短的兩年時間便開始走上發展的軌道,左丘平的功勞有目共睹,不光是嬴高對他贊賞有加,朝堂之上的文武百官也都對他頗為服氣。
左丘平開口,右相也點頭附和,因此嬴高便很高興的站起來,“既然二位丞相都認為此事可行,那本王就安排一位使臣前去咸陽拜見清河侯,哪位愛卿愿意為使臣前去咸陽?”
朝堂之上一陣無比的安靜。
許多人都感覺心臟很不爭氣的哐哐亂跳,而且還有些口干舌燥。
拜訪清河侯,那自然是一件無比榮幸的事,以前在咸陽之時,他們這群所謂的朝堂官員不過只是公子高手下一群沒有任何身份地位的幕僚和賓客而已,而且名聲不顯,根本就沒有任何機會拜見清河侯,眼下跟隨涼王來到月氏,終于是混上了一身官袍,如果能夠通過這個機會結識清河侯,以后必然會加官進爵得到極大的發展前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