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去年單獨組建紅星搪瓷廠之后,搪瓷生產得到了長足的發展,陳旭要求生產的搪瓷鍋,搪瓷茶缸,搪瓷的軍用水壺都陸續研發完成并且開始配備蒙恬的部隊,但不過搪瓷生產工藝比較復雜,尤其是軍用水壺打造困難,加上來往路途遙遠運送麻煩,如今一年多過去,江琥和李信的兩支大軍也才陸陸續續裝備了三分之一,但就是這三分之一,卻也刺激的駐扎西域的兩支大軍的將卒興奮的嗷嗷叫喚,雖然遠離故土萬里之遙,但當咸陽把這些精美而且實用的裝備免費配發下去的時候,許多將士都激動的熱淚盈眶哽聲嗚咽,感覺到他們一路廝殺征服西域,然后又駐守這風沙苦寒之地忍受折磨沒有白費,皇帝還記得他們,大秦的百姓也還記得他們,并不曾將他們拋棄。
對于所有遠離故土的人來說,哪怕些許的關心和安慰,也會是如同強心劑一般的振奮心情,因此古代也才有家書抵萬金之說,而只有長期遠離故土的人也才會對這種心情有深刻的感受。
在陳旭的軍隊改革策劃中,把全**隊分成為五個戰區,進行全新的建制建設都還是次要的,其實最主要的目的是他要把大秦眼下的兵役制度進行一次徹底的改革,采用后世中國的義務兵役制和志愿兵役制兩種結合方式,而且采用挑選方式征兵,而不是人人都需要參加軍隊服役。
人人都有服兵役的義務,不允許逃避,但在甄選之上,國家也要有嚴格的制度,身體條件就是很重要的一項,而不是胡子眉毛一把抓的用年齡來區分。
而且年齡同樣要給予限制,十七歲到六十歲這個區間太過寬泛,志愿兵中超過四十歲的普通兵卒全部要淘汰,各地郡縣的尉卒同樣如此,甚至還要更加趨向年輕化,十七到二十五歲最好,服役時間延長到兩年,不用戍邊,服役結束之后,表現良好而且愿意當志愿兵的可以調往邊關作為輔兵或者主戰兵員,以替換年老體衰或者退役的士兵,服役期間家庭無需納稅,這樣可以刺激平民參軍的熱情。
因為這次陳旭策劃的改革幾乎是推到從來,從服役方式到軍事部署到軍隊建制到兵卒將士的升值獎勵等等都是全新的設置,因此內容也非常的復雜,陳旭需要一樣一樣全部厘清。
半個時辰一晃而過,書房外面傳來侍女的稟報聲,去城外南山別院的侍衛首領回來了。
陳旭出來,留下陳勇和十個火槍隊少年之后,吩咐包括侍女侍衛在內的所有人全都離開后院,等人都走光之后,這才神情嚴肅眼神犀利的掃過十一個列隊站的火槍隊少年。
轉眼四年過去,當初一群最大不會超過十四歲的貧苦少年,如今全都長成了半大小伙子,不光身體強壯而且氣勢也不可同日而語,臉色冷峻目光端正,令行禁止有了幾分殺伐氣勢,而且這些少年三年前都參加過函谷關的伏擊戰,許多人臉上身上都還有箭創刀傷,這些傷痕留在他們身上,看起來更添幾分威武和霸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