總體來說,在沒有任何科學積累的前提下,一切美好的想象和現實之間總是具有天塹一樣的壕溝,每一步跨出去都千難萬難。
就好比自行車,從立項到現在已經過去整整四年了,但陳旭連自行車的影子都還沒看到,開始一段時間陳旭還很有興趣的詢問一下,后來問都懶得問了,當初也不過是為了講解齒輪和鏈條這些機械傳動方式隨口提出來的而已,按照大秦工匠前幾年的水平,做不出來是正常,做出來算是運氣,當初有些工匠為了獎金研究了一段時間之后,大部分都放棄了,還在繼續研究的也只是在空閑時間弄一下,漸漸沒有了下文。
不過隨著這幾年制造工藝的成熟和發展,自行車陳旭覺得還是可以研究一下,除開制造工藝之外,所有的結構都很簡單……
在南山別院巡查了一番,陳旭臉色頗有些郁悶的出來。
左輪手槍已經屬于非常成熟的熱武器,槍管有了膛線,用的也是定制的定裝火藥的實心子彈,正是這兩樣才讓手槍具有了強大的威力和廣闊的應用前景,而且在十九世紀后期開始風靡世界,得到了幾乎所有槍支愛好和的追捧。
而美國西部片中,那些牛仔瀟灑的掏出左輪手槍對射的場景讓陳旭記憶猶新,也因此對左輪手槍為之著迷。
不過在穿越前,陳旭是一輩子都沒機會弄一把過癮的,但到了現在,特別是有了車床之后,陳旭對于左輪手槍有了無法釋懷的夢想。
因此他發誓一定要把左輪手槍搞出來,然后徹底拋棄每天藏在身上那把重七八斤的手銃。
而從陳旭立項開始設計制作左輪手槍和步槍開始,陸陸續續畫出來無數的圖紙,和南山別院的一群工匠進行過許多次的講解和討論,但直到今天為止,依舊還是只做出來幾根槍管和簡單的槍身,彈倉輪和擊發裝置都還沒研究成功,除開精密度和復雜度翻了無數倍之外,對于這種更加復雜的機械聯動配合裝置,可以說讓所有的工匠都感覺到壓力重重,而陳旭自己也不懂,只是畫出槍械的外觀,子彈的構造以及簡單的工作原理等圖紙,其余的都只能讓一群工匠去摸索。
而根據眼下的情形來開,要制作出一把合格的左輪手槍還任重而道遠,估計半年之內沒有任何希望。
至于步槍就更不用說了,眼下槍管都還無法制造成功,車床無法車透長達一米的實心鋼棒,因此陳旭不得已換了方法,采用鑄造加鍛造的工藝,先打造出來槍管毛坯,然后再用車床修整槍管,最后選擇其中合格的制造膛線,眼下這些都還在讓公輸勝不斷試驗。
槍管還算是最簡單的,涉及到安裝子彈、擊發、退彈殼等復雜的機械部分,不光復雜到令陳旭和所有工匠頭痛,光是材料也很難處理,撞針和彈簧的材料都需要重新研發。
而無論是左輪手槍還是步槍,其實最核心的部分應該是子彈,而對于眼下的大秦來說,制作子彈也是一個極其復雜的過程,彈殼都不容易解決,底火的配方也需要重新研制。
雖然困難重重,但陳旭卻也沒有半分打算放棄的想法,畢竟如今他不是一個人在戰斗,不光有富可敵國的財富,還有工學院、科學院、實驗工廠等三個重要的科學部門做他的后盾,有上千的工匠和數萬學徒幫工人在為他的科技發展服務。
因此陳旭今天在巡查南山別院之后,再一次對匠工降低要求,先制造出來只能裝填一發的手槍步槍進行驗證,這個任務想來最多兩三個月就能看到效果。
在陳旭看來,子彈的優勢是散裝彈藥無法比擬的,刮風下雨哪怕是在水中,都不會影響戰斗的進行,是他將來賴以穩定大秦的神兵利器,因此只能成功不能失敗,火銃,在很多時候并不能讓他保證足夠的安全。
而且如今大秦正在逐步邁入工業時代,這種入門級的槍械也并不是一個無法逾越的鴻溝,只是需要時間和技術的突破和積累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