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個月的秋市大集終于在無盡的熱鬧歡騰之中落下帷幕,同時一個消息也在大集的最后一天從朝堂傳播出來。
明年咸陽將取消這種魚龍混雜的春秋集市,取而代之的是春季的大宗商品批發交易會和秋季的萬國商品博覽會。
這個消息在讓許多商賈黯然傷神的同時,也有許多財大氣粗的商人開始打聽其中更加具體的細節,許多東胡匈奴月氏西域的胡商也紛紛茫然失措,不知道明年的集會該如何參加。
而在這個消息出來后不久,朝堂就有詳細的諭令發至商務署衙,許多商界領袖和胡商使臣都前去打聽,然后得到了朝廷將把咸陽眼下的春秋集市改成一些專業集市,分別在不同的郡縣開設,并且征求各地商賈的意見,這一下讓許多商人喜不自勝,紛紛奔走相告,一旦形成專業集市,大家聚在一起交易可比這樣雜亂不堪的匯聚在一起好多的,也不用千里迢迢跑到咸陽來打擠。
但許多商賈在為這個消息歡呼雀躍的時候,還有許多思慮深遠的商人和一些平日人望比較好的商界領袖人物卻都有些焦慮起來。
大秦何其大,而且如今還要算上嶺南和三個諸侯國以及西域數十邦國,但這些專業集市到底要開設那些門類,開在哪些地方才最好最合適?
為此許多經營同類商品的商賈便開始扎堆聚集,更有財大氣粗的商賈包下整棟整棟的曲園茶舍,呼朋喚友開始商量明年專業集市的應對之策。
但整整一天過去,各地的商賈還是在吵嚷,曲園雜舍的燈火也徹夜不息,里面無數衣衫華麗大腹便便的商賈聚在一起吵鬧不休,臉紅脖子粗的擼袖子互相吐口水,不同地方的人甚至開啟了地域攻擊模式,反正這些專業集市開在自己所在的郡縣才是最好的。
就比如羊毛皮貨,幾乎是僅次于糧食和鹽布的商品門類,西北等地來的商賈大多數都是經營匈胡和月氏等地的皮貨,因此有的要把羊毛皮貨集市開在遼東,有的要求開在漁陽,有的要開在上郡雁門,有的要開在隴西北地等等,總之爭吵之下哪個地方都不滿意,一夜吵鬧之后有人干脆放棄,認為還不如上書陛下,依舊仿照春秋集市開在咸陽算了。
繼續在咸陽開這樣超大規模的雜貨鋪集市肯定不行,這是陳旭力求要避免的事情,而民間的這種爭吵很快就通過一些商界領袖和靈通人士傳遞到商務署衙甚至其他衙門,直到西月侯也感覺此事繼續爭吵下去可能無法平息之后,只能跑到清河侯府尋求幫助。
“此事簡單,商務署衙在商賈聚集地張貼通告,號召這些商人成立各自不同門類的同盟商會,這些商會推選一位正會長,兩位副會長作為商界代表和商務署衙進行溝通,并且西月侯要告訴他們,這些專業集市并非一定會開起來,而是要看各個商會達成協議的商賈人數,一個專業集市最少參加的商賈不能低于三百,朝廷要保證不能花費了巨額的宣傳費用和無數人力物力籌備之后,最后集市不了了之,這樣不僅會造成當地的損失,也會讓前去參加集市購物的民眾失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