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以往分散經營的七國商賈,也會在這種沒有了關稅,沒有了關卡,沒有了極度苛刻的商稅之后的交往之中徹底融匯在一起。
大秦需要從各個層面慢慢互相接納和融合,既然繼承了華夏相同的文化傳承,這種融合會是一個非常快的速度,車同軌、書同文、度同制早已奠定了融合的基礎,陳旭要做的,就是再次輕輕推一下而已。
集市結束、趙高受死、圖書館的籌備也已經走上正軌。
這大半個月,是陳旭有史以來感覺最忙碌的一段時間。
隨著咸陽慢慢安靜下來,陳旭也開始著手安排雁門關的那件事。
大秦雖然強大,也只是在秦始皇手中強大而已。
而且作為華夏大一統局面的奠定者,秦始皇雖然雄才偉略,李斯也的確極具戰略眼光,王翦蒙恬等武將也皆都英勇無敵能征善戰,但畢竟大秦脫胎于大周,骨子里面仍舊還有根深蒂固的傳統思維,天下都是皇帝的,所有的臣子都是皇帝的私臣,他們的目的不是為了大秦繁榮富強百姓富足,而是為了王權穩定,因此朝堂從上到下對平民的需求基本上都是忽視的,用苛刻的法律來約束民眾,達到安穩的局面,但殊不知統一后的六國,和以前傳統秦國的規模和情形已經完全不一樣,民間對于這種苛刻的法令充滿了敵視和怨恨。
但即便是皇帝、李斯甚至所有大臣都知道法令的弊端,但卻仍舊還在不斷的壓制,妄圖用強法將所有反抗的聲音都徹底壓制下去。
焚書坑儒,就是鎮壓這些不同的聲音最劇烈的手段,然而也正是這一次,徹底動搖了百家門徒對大秦所存留的一點點的好感和信心。
李斯和秦始皇,終于還是因為所處時代的思維和眼光問題,親手葬送了好不容易打下來的大秦江山。
陳旭要為大秦續命,要保證秦始皇去世后大秦能夠安然無恙的傳承下去,就必須將大秦眼下諸多束縛發展的頑疾都全部化解掉。
大秦其實就像一個年輕力壯的病人,看起來健康無比而且體格強壯,但實際上五臟六腑和筋骨皮肉都不健康,各種病癥積累在一起,只要病倒,基本上也就無藥可救了。
而陳旭就像一個醫生,需要在病人還沒病倒之前,用傳統中醫的方法慢慢調養,標本兼治的讓病人真正好起來,而不是像李斯一樣,頭疼醫頭腳疼醫腳,哪兒不舒服就醫哪兒。
總體來說,李斯因為傳統思維加上根深蒂固的法術思想,只能不斷用猛藥去壓制病灶,殊不知病情看似被壓住了,實際上病灶已經像癌細胞一樣不斷在擴散,等到發現的時候,五臟六腑都已經朽爛無藥可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