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間關于自來水的討論比較熱鬧,甚至幾次上朝皇帝都還很感興趣的詢問過工部少府一些官員,陳旭作為自來水的始作俑者自然也被問到,但當皇帝和滿朝文武聽聞至少需要兩個億的投資之后,一個個心驚肉跳的全部顧左右而言他,決定不再關心這個問題。
自來水有沒有沒關系,反正這么多年已經習慣了。
何況少府和朝廷本來就入不敷出,皇帝更是感覺錢不夠花,按照陳旭的說法,開源節**打細算才是朝廷該做的事。
十一月上旬,經過一個月的反復斟酌之后,少府令趙威和一群皇族經過反復商討裁撤后宮的最后名單和安置措施全部出爐,經過皇帝數次刪改斟酌之后予以通過。
猜測后宮的諭令傳出之后數日之內,皇宮東門北門整日車水馬龍,遣送出宮的宮女嬪妃等達到七千余人,全都大包小包的背著包裹被禁軍送到咸陽西門之外一處臨時的安置地點,而這里每日也聚集了數萬人,大部分都是和宮里有些關系的關系戶,既有王侯公卿和富豪商賈,也有六國王孫貴族。
這些被遣送出宮的女人因為常年在皇宮之中生活,而且大部分能夠讀書識字,而且許多還精通各種織繡裁衣熟知禮儀,因此受到所有階層的熱烈追捧,畢竟是皇宮中出來的,光是這個身份就不同一般。
因此每天只要禁軍護送來之后,數萬人都會一擁而上,有的直接就被親人朋友接走,有的被富豪商賈看中買走,還有的因為身份高貴被諸多王侯公卿搶著花錢贖回去包養起來,現場哭聲笑聲呵斥聲不絕于耳,人吼馬嘶之聲此起彼伏,一些女子落得一個好家庭,頓時喜極而泣淚流滿面,一些年老色衰的宮女因為無人需要將來會被遣送回原籍,若是家中已經沒有親人便只能自謀生路,但無論怎樣,這些人的生活將從此徹底改變,再也不用呆在深宮之中孤獨終老。
所有遣散的宮女嬪妃的身份都將恢復民籍,無論何人接收少府都將進行嚴格的登記,姓甚名誰,原來在宮中何職,被何人收留,安置何處,具體身份等都會一一登記,并且會要收留者按下手印簽下姓名,以保證這些女人的確安置妥當而且不會被發賣為奴。
而因為這些女人的特殊性和資源的稀缺性,陳旭都還走后門讓趙威為他精選了兩百多個知書達理而且精通織繡的宮女,一部分送到女子學院開設的制衣廠工作,還有一部分留在家里縫補衣物照顧家人,還有一些送去清河商店幫忙,到時候還能送給妹妹杏兒幾個當陪嫁,這些女人若是日后找到男子成親,也并不影響她們的工作。
皇宮遣散七千宮女嬪妃,幾乎超過了總數的三分之二,而且隨之遣散的還有無數宦官、內侍、宦者、廚工、樂人、伶人等多余的男性和宮奴,人數也有三千余人,至此秦始皇龐大的后宮縮減大半,足足裁撤掉了上萬人的規模,這個數字就連少府令趙威都感覺到不可思議,因為按照他和一群皇族比較保守的猜測數量是男女總數大概在五千左右,但最后的成果竟然翻了一倍。